[发明专利]充气堵漏枪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3952.4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9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东;胡新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00 | 分类号: | B65D25/00;B65D90/22;F17C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堵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属消防救生用的堵漏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当有毒、有害、强腐蚀性介质泄漏后且人体不能接触时进行堵漏的充气堵漏枪。
背景技术
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有毒、有害、强腐蚀性介质泄漏后且人体不能接触时进行堵漏的情形,并且由于泄漏的流质、泄漏的部位以及泄漏口的形状等泄漏情形千差万别,因此,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堵漏方法以及堵漏工具相应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如今,国外仅有德国费特尔公司等少数几家生产一种带有堵漏枪头的堵漏工具,但是上述公司所生产的堵漏工具中,其堵漏枪头一般均直接直接安装在接头上,堵漏枪头为一整体橡胶囊且接头为直通式接头。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堵漏工具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该堵漏工具充气气源单一,只配脚踏气泵;二是堵漏枪头是一整体橡胶囊,堵漏效率低,膨胀后容易脱落,制造工艺复杂,成品率低,破坏后便整体报废;三是接头为直通式,该堵漏枪头充好气后若要密闭,必须在接头外部连接阀门,不仅使用操作不便,并且堵漏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充气堵漏枪,其结构设计简单、连接可靠、安装及使用操作简便且堵漏效果好、安全可靠,能有效解决现有堵漏工具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堵漏效果不好且安全性能较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堵漏枪,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气瓶、安装在高压气瓶上的气瓶阀、与高压气瓶充气口相接的高压软管、充气膨胀后对容器上的泄漏孔进行封堵的堵漏枪头和安装在堵漏枪头上且内部设置有充气管道的枪杆,所述高压软管和枪杆组成一个连通的对堵漏枪头内部进行充气的充气管路,高压软管和枪杆之间通过快速接头进行连接,且快速接头内部设置有断开所述充气管路时对与堵漏枪头相通的一段充气管路进行关闭的单向阀。
所述堵漏枪头为软质天然橡胶制枪头。
所述堵漏枪头的形状为圆锥形或楔形且其底部开有充气口,堵漏枪头的壁厚由底部至顶部逐渐减薄。
所述高压气瓶的充气口上装有减压控制阀,高压软管安装在减压控制阀的出气口上。
所述枪杆的数量为多节且相邻两节枪杆之间通过快速接头进行连接,且快速接头内部设置有拔掉与高压软管相接的一节或多节枪杆后自动对与堵漏枪头相通的一段充气管路进行关闭的单向阀。
所述高压气瓶内所充气体为氮气且其充气压力为4~6MPa。
所述堵漏枪头由底部开口的圆锥形或楔形堵漏件、对堵漏件底部开口进行密封的压板、紧箍在堵漏件和压板间连接处的卡箍以及安装在压板上且与枪杆相接的连接头,所述压板上对应设置有供连接头安装的安装口且连接头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口上;所述连接头内设置有拔掉与堵漏枪头相接的枪杆后自动对连接头内部所设置充气口进行关闭的单向阀。
所述高压气瓶、气瓶阀、减压控制阀和高压软管安装为一体且四者组成对堵漏枪头内部进行充气的气源控制及输送部分,所述枪杆和快速接头安装为一体且三者组成对所述泄漏孔进行封堵的堵漏部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及安装方便且使用操作非常简便。
2、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选择多节枪杆,并且相邻两节枪杆之间通过快速接头进行连接,由于枪杆所组成充气管道的长短可调,因而能使实施堵漏人员远离泄漏口和有毒有害的泄漏流体,保证了人身安全。
3、充气管路连接方便,充气所用气源部分与由枪杆、快速接头和堵漏墙头组成的堵漏部分之间通过高压软管进行连接并完成气体输送,高压软管来回移动非常方便。
4、堵漏枪头结构设计合理,充气后能对容器上的泄露孔进行严密封堵,能有效防止流质从泄漏孔中意外冲出。。
5、堵漏效果好,安全可靠且实用价值高,由于快速接头和堵漏封头上的连接头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因而在充气结束后只需将与高压软管相接的枪杆直接从快速接头或连接头上拔掉即可,在拔掉枪杆的同时快速接头或连接头内部所设置的单向阀便相应自动将与堵漏枪头相通的一端充气管路或连接头内部所设置的充气口自动关闭,使得堵漏枪头内部所充气体被密封住而不能从堵漏枪头中溢出,从而将长时间保持堵漏枪头充气后对泄露孔进行严密封堵的状态,并且密封性能卡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39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载重汽车底盘整体支架支承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