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恢复去硫活化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2854.9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7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徐谦;张楠;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5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0021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恢复 活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化剂,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恢复去硫活化剂。
背景技术
由于铅酸蓄电池的使用或维护不当,如长期充电不足或过度充电、深放电或放电后未及时充电、内部短路、电解液密度高、液面低使极板外露而氧化、阀控铅酸蓄电池电解液干涸等,从而在电极板的表面形成粗大的硫酸铅结晶,这种粗晶粒硫酸铅导电性能很差,正常充电时很难还原为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由于晶粒粗、体积大,还会堵塞活性物质的孔隙,阻碍电解液的渗透和扩散,造成铅酸蓄电池的内阻显著增大,造成蓄电池容量急剧下降。
极板严重“硫化”时,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都会出现异常现象:放电时,由于内阻变大,铅酸蓄电池两极外电压急剧下降,不能持续供给起动电流;充电时,单格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高达2.8V以上,又因还原性差,所以极板电流密度上升很慢,温度上升很快,过早出现“沸腾”现象而不能再充电了,这就是所谓的极板“不可逆硫酸盐硬化”现象。极板“硫化”现象使极板上能参加电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减少,造成铅酸蓄电池的电容量明显降低,使用寿命大大缩短。造成设计使用寿命为8~10年的铅酸蓄电池,常常3~5年容量就下降到60%以下,使其提前报废,不能充分体现其本身价值,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极板的“硫化”现象是铅酸蓄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早期发生容量损失的铅酸蓄电池更是如此。
目前国内外,为了解决铅酸蓄电池的“硫化”现象,相关研究者提出了众多的去“硫化”的方法。
以日本小泽昭弥博士为代表提出的通过添加剂的方法来解决。采用这种添加剂的优点是当时效果很好,但不久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甚至有的添加剂加入后还会增加电池的自放电现象,反而不如电池原来的状态。另外,这种添加剂只能针对容量为50%以上的硫化电池进行修复,蓄电池容量恢复最大为90%,且不能保证蓄电池经过容量恢复后再使用一个周期,蓄电池设计寿命一般为10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池恢复去硫活化剂,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恢复去硫活化剂,其组分含量质量百分配比为:
碳酸氢钠 4~8%
木质素磺酸钠 0.01~0.15%
硫酸钠 4~8%
硫酸钾 4~8%
硅酸钠 1~2%
碳酸钾 1~3%
氢氧化锂 1~3%
氢氧化钠 0.5~1.5%
去离子水 66.32~84.47%。
电池恢复活化剂的密度为1.08。
本发明由于采用硫化铅酸蓄电池恢复活化剂,成本低廉,且使低容量的硫化蓄电池经过修复后,蓄电池容量恢复为出厂容量的95%以上,在正常维护使用状态下,延长使用寿命2~4年,并且能保证蓄电池容量长期保持在80%以上,完成蓄电池的设计寿命8~10年,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环保节能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选择2V/500AH通讯用蓄电池,一组24块,使用年限在5年左右,经过核对放电实测,容量在50%,电池外观正常,无物理损坏,对其进行容量恢复。
一种电池恢复去硫活化剂,其组分含量质量百分配比:
碳酸氢钠 4%
木质素磺酸钠 0.03%
硫酸钠 4%
硫酸钾 4%
硅酸钠 1%
碳酸钾 1%
氢氧化锂 1%
氢氧化钠 0.5%
去离子水 84.47%。
电池恢复活化剂的密度为1.08。
经过本发明修复后,硫化失效蓄电池容量恢复到出厂标准98%,在正常使用维护情况下,电池使用3年后,蓄电池容量还保持在85%以上,表明此修复蓄电池可以完成蓄电池的设计使用寿命8~10年。
实施例2
选择2V/300AH通讯用蓄电池一组(24块),使用年限在6年左右,经过核对放电实测,容量在30%,电池外观正常,无物理损坏,对其进行容量恢复。
一种电池恢复去硫活化剂,其组分含量质量百分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28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脂肪酶键合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单相机全场多普勒测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