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定向释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0972.6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1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纪鹏;黄怡;李文海;杜建军;赵青川;郑健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K9/32;A61P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结肠炎 中药 定向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结肠炎的中药治疗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在结肠部位定向释药并由中草药提取物组成的治疗结肠炎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因素等有关,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中医学认为本病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如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说“泄者,大便溏薄;泻者,大便直下,略分轻重,总属脾虚”,脾虚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脾喜燥恶湿,外感湿邪最易困脾,脾失健运,水谷混杂而下,发生腹泻;饮食失调,内伤劳倦,情志失调日久均可损伤肝、脾、胃等脏器;肝失疏泄,脾胃虚弱则运化功能失调,清浊不分,而致泄泻。
故中医认为病因主要为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内伤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脏腑虚弱,脾虚湿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机:本病的病理机制,初期大多是湿热毒邪内蕴大肠,迁延不愈,失治误治,脾胃两伤,脾虚清阳不生,则中气下陷,脾病及肾则脾肾两虚。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有些中青年人酗酒、嗜烟、嗜辛辣,经常大鱼大肉,而且起居无常,所以大肠湿热者居多。
UC治疗较棘手,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且被公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西医治疗方法及制剂为:
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可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可短期控制症状,但长期疗效不稳定,而且有应用激素的副作用;
2)水杨酸类制剂,常用的有柳氮磺胺吡啶,可减轻胃肠炎症反应,但长期应用对胃肠道副作用严重;
3)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可抑制免疫反应,服用半年后才起效,胃肠道和骨髓抑制较重;
4)抗菌药物,常用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甲硝唑、替硝唑类,主要适用于继发感染患者;
5)止泻药物,如苯乙哌啶等,主要抑制腹泻,增加水分吸收,改善脱水症状。
本病易复发,需要长期服药,要维持局部较高的药物浓度,有人也进行了灌肠治疗,但长期服药出现的严重毒副作用和局部用药的依从性差等都造成了此疾病治疗上的困境。因此,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策略,因此进一步探讨中医诊治规律,提高中医中药临床疗效,尤显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而且可以定向在结肠部位释药的中药制剂,提高结肠炎的疗效和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的实现是基于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病例的经验总结上,并结合祖国医学对治疗结肠炎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将治疗结肠炎的药物,按下列各种原料的重量比组成:黄芪20份、黄连15份、白术10份、薏苡仁20份、茯苓20份、苍术10份、当归8份、丹皮8份、赤芍8份、败酱草20份、防风10份、柴胡8份、升麻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0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覆膜塑料片材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纯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