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碟形飞行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20792.8 | 申请日: | 2009-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5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杨建 |
| 主分类号: | B64C39/06 | 分类号: | B64C39/06;B64C27/20;B60F5/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商福全 |
| 地址: | 2521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尤其是一种碟形飞行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但它们一般只具有单独的一种功能,如汽车只能在陆地上行驶,当遇到较深的水时则无法前进;船舶只能在水中航行,既不能用于陆地,也无法飞行;飞机也只能在空中飞行,无法当作汽车或船舶在陆地或水中使用,而且普通飞机无法像直升飞机一样垂直起降,只能滑行起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碟形飞行器,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集汽车、船舶、飞机的三种功能于一身,实现三栖行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驾驶仓、固定底座、着陆架、机轮、发动机和控制装置,在驾驶仓与固定底座的连接处形成一环形凹槽,碟形壳体的内环套入凹槽内,在碟形壳体上对称设有两个可旋转的旋翼,旋翼与碟形壳体下部固连的旋翼开关控制装置相连;固定底座内部的发动机通过离合器与分动器相连,分动器的第一输出轴通过锥形齿轮组与垂直的碟形壳驱动轴相连,碟形壳驱动轴上端的驱动齿轮与碟形壳体内环上的内齿啮合,分动器的第二输出轴通过三节等速万向节与螺旋浆轴相连,螺旋浆轴伸出固定底座外侧与螺旋浆固连;在螺旋浆轴上方的固定底座内壁上设有可活动旋转的圆盘,圆盘边缘固连的轴承座套装在螺旋浆轴上,圆盘通过连杆与驾驶仓内的圆盘操作杆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机轮顶端一侧与着陆架下端活动连接,在着陆架的下部外侧设有一机轮控制装置,机轮控制装置与机轮相连;在着陆架的内部空腔中设有滑水装置,所述滑水装置包括一滑水板,滑水板与着陆架内壁上固连的滑水板伸缩装置活动连接,在滑水板伸缩装置下端的伸缩杆上还设有滑水板角度调整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机动灵活,易制造,造价较低,可实现在陆地、空中、水面各种条件下行走;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分动器带动碟形壳体转动,当控制碟形壳体上的旋翼打开时,旋翼向上形成仰角,使碟形壳体产生向上的升力,使本发明飞行器垂直上升,当关闭旋翼时,碟形壳体失去上升力,本发明飞行器逐渐降落,实现本飞行器的垂直升降;控制圆盘操作杆可使螺旋浆轴带动螺旋浆转动,以实现本发明飞行器在行进中的转弯;着陆架内部设置的滑水装置,可使本发明飞行器实现在水面上行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驾驶仓;2、固定底座;3、着陆架;4、机轮;5、发动机;6、控制装置;7、凹槽;8、碟形壳体;9、旋翼;10、旋翼开关控制装置;11、离合器;12、分动器;13、第一输出轴;14、锥形齿轮组;15、碟形壳驱动轴;16、第二输出轴;17、等速万向节;18、螺旋浆轴;19、螺旋浆;20、圆盘;21、圆盘操作杆;22、机轮控制装置;23、滑水板;24、滑水板伸缩装置;25、滑水板角度调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中所示,本发明包括驾驶仓1、固定底座2、着陆架3、机轮4、发动机5和控制装置6,在驾驶仓1与固定底座2的连接处形成一环形凹槽7,碟形壳体8的内环套入凹槽7内,在碟形壳体8上对称设有两个可旋转的旋翼9,旋翼9与碟形壳体8下部固连的旋翼开关控制装置10相连;固定底座2内部的发动机5通过离合器11与分动器12相连,分动器12的第一输出轴13通过锥形齿轮组14与垂直的碟形壳驱动轴15相连,碟形壳驱动轴15上端的驱动齿轮与碟形壳体8内环上的内齿啮合,分动器12的第二输出轴16通过三节等速万向节17与螺旋浆轴18相连,螺旋浆轴18伸出固定底座2外侧与螺旋浆19固连,所述三节等速万向节17可使用球节万向节、球笼万向节或三销万向节;在螺旋浆轴18上方的固定底座2内壁上设有可活动旋转的圆盘20,圆盘20边缘固连的轴承座套装在螺旋浆轴18上,圆盘20通过连杆与驾驶仓1内的圆盘操作杆2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杨建,未经王杨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07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式接地控制器
- 下一篇:PLC控制的报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