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磷反渗透膜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0160.1 | 申请日: | 200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4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丕新;李洪社;喻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洪社 |
主分类号: | B01D65/08 | 分类号: | B01D65/08;C02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5山东省威海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 膜阻垢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具体说是一种无磷反渗透膜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反渗透(RO)脱盐技术广泛应用于纯水制备、电站锅炉补给水处理、工业 废水处理及饮用水处理等多种领域。相对于传统的脱盐技术,反渗透脱盐技术 具有系统简单,操作方便,系统占地面积小,能耗低,产品水质稳定,无再生 废液排放,运行费用经济等突出优点,因此反渗透的应用领域得到不断的扩展。 此外,随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预处理技术的改进、能量回收系统的开发以及 对高、低盐度进水的广泛适用性,反渗透系统脱盐成本逐年明显下降,从而反 渗透工艺在经济、技术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将成为21世纪脱盐领域的主导高 新技术之一。
但是反渗透系统在日常的运行中,难免会出现系统的无机物结垢、胶体颗 粒物的沉积、微生物的滋生、化学污染以及其它问题,这些因素影响着系统安 全稳定的运行。在反渗透脱盐过程中,一旦发生污堵、结垢,将导致膜通量和 产水效率的降低,增加供水压力,减少膜通量,最终引起膜严重损害,降低膜 使用寿命。这些污染也将增加膜的清洗次数,造成无计划的停工,增加操作成 本。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添加反渗透阻垢剂的方法控制。反渗透膜阻垢剂通过延 缓和扭曲盐晶体成长来控制沉淀的过程,使晶体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畸变,从而 无法生成致密的结晶。同时,它还具有分散作用,防止颗粒聚集成足以沉积下 来的大颗粒。
传统的阻垢分散方式——六偏磷酸钠加酸,存在着多种缺陷:药剂易分解、 临界饱和指数低(LSI<0.50)、分散阻垢效果差等。而且由于反渗透浓缩快、浓 差极化现象严重,这种方法已基本上被淘汰。近年来,有机磷酸类反渗透膜用 阻垢剂发展极为迅速,它们具有能在较宽的给水pH范围内使用,对钙离子浓度、 碱度、及铁、锰等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有效地控制CaCO3、CaSO4、 BaSO4、SrSO4、CaF2、SiO2等垢,可有效的分散氧化铁,操作安全,不易分解, 储存期长等优点,但是磷是细菌和藻类的营养源,一方面含磷类阻垢剂会向反 渗透系统加药箱,输水管和RO系统内部提供细菌和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含磷营养 物质,从而导致膜系统存在生物污染和细菌超标的隐患;另一方面含磷类阻垢 剂易与水中的离子发生反应而导致在膜元件上产生磷酸盐沉淀污染;三是水中 含的磷随着浓水排放,对环境水源造成污染。因此,开发无磷的新型绿色反渗 透膜阻垢剂已成为21世纪反渗透膜阻垢剂的发展方向,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 点。
目前无磷反渗透膜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国内尚无相关专利。本发明提供 的无磷反渗透膜阻垢剂,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含磷类反渗透膜阻垢剂相比具有 更好的控制CaCO3、CaSO4、BaSO4、SrSO4、CaF2、SiO2等垢的性能,可以在LSI>3.0 的情况下仍不结垢;具有更好的分散氧化铁的性能;并且不含磷,消除了膜系 统生物污染和细菌超标的一大隐患,而且避免了磷酸盐沉淀污染的发生和对环 境水源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在较宽的给水pH范围内使用,对钙离 子浓度、碱度、及铁、锰等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同时且有效地控制 CaCO3、CaSO4、BaSO4、SrSO4、CaF2、SiO2等垢;与酸相比没有腐蚀性,而且 操作安全;可与常用絮凝剂兼容;产品不易分解,储存期长;可消除膜系统生 物污染和细菌超标的隐患;避免磷酸盐沉淀污染和的绿色环保型无磷反渗透膜 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无磷反渗透膜用阻垢剂包括AL-one、阻垢分散剂磺 酸盐共聚物、pH值调节剂以及水,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AL-one 50-90%,
磺酸盐共聚物 5-20%,
pH值调节剂 0.5-1.5%,
其余为去离子水。
AL-one为一种由丙烯酸、马来酸、磺酸盐等组成的四元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洪社,未经李洪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0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