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合成三嗪类除草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9632.1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2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雨建;孙国庆;陈琦;侯永生;王福雄;侯殿保;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70 | 分类号: | A01N43/70;C07D251/50;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101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历下***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合成 三嗪类 除草剂 方法 | ||
1.一种催化合成三嗪类除草剂的方法,是用三聚氯氰、有机取代胺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以有机溶剂为媒介,经两步取代制得,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1)将三聚氯氰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10~10℃下使之溶解充分;
(2)第一步取代反应:于0~30℃滴加有机取代胺X溶液,有机取代胺X的通式为R1-NH2;然后在此温度下再滴加30%的液碱溶液,反应10-20min;
(3)步骤(2)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搅拌5~20min;
(4)第二步取代反应:将温度控制在18~60℃,滴加有机取代胺Y溶液,有机取代胺Y的通式为R2-NH2;滴加完毕后,于此温度下再滴加30%的液碱溶液,反应30~60min;
(5)反应结束后,蒸馏回收有机溶剂,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III):
式中R1、R2分别为碳原子数≤12的烷基、碳原子数≤8的环烷基或碳原子数≤10的芳基;
所述的催化剂为季铵盐或季磷盐相转移催化剂,分别如式(I)、(II)所示:
式中R3、R7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8的烷基或苯环,R4、R5、R6、R8、R9、R10分别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8的烷基,M为卤元素、CH3COO或HSO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物料三聚氯氰∶有机取代胺X∶有 机取代胺Y∶催化剂∶液碱的物质的量比为1∶1~1.1∶1~1.2∶0.002~0.005∶2~2.25,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每摩尔三聚氯氰用0.5~2k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物料三聚氯氰∶有机取代胺X∶有机取代胺Y∶催化剂∶液碱的物质的量比为1∶1~1.05∶1~1.1∶0.003~0.005∶2~2.15,甲苯的用量为每摩尔三聚氯氰用0.6~0.7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丙酮、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苯或苯系列衍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纯化是指蒸馏结束后冷却到30~40℃,加水洗涤,过滤,滤饼用水洗涤、加热烘干,得目标产物(II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季铵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使用季铵盐,液碱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溶剂用甲苯且每摩尔三聚氯氰用0.64kg,反应物料的物质的量比三聚氯氰∶有机取代胺X∶有机取代胺Y∶催化剂∶液碱为1∶1∶1∶0.004∶2,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将三聚氯氰溶解在甲苯中,在0-10℃温度下使之溶解充分;
(2)第一步取代反应:于0~5℃滴加有机取代胺X溶液;然后在此温度下滴加3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0min;
(3)第(2)步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季铵盐催化剂,搅拌10min;
(4)第二步取代反应:将温度控制在20±2℃,滴加有机取代胺Y溶液;滴完后于此温度下再滴加3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0min;
(5)反应结束后,经过蒸馏回收甲苯,再后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I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96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