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材料密封输送方法及进料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8485.6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0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牛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斌 |
主分类号: | B65G49/00 | 分类号: | B65G49/00;B65G33/14;B65G33/24;B65G33/2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 峻 |
地址: | 250032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材料 密封 输送 方法 进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柔性材料密封输送方法及进料机。
背景技术
很多产品的加工或反应过程是需要在密封的状态下进行的,对于这种加 工方式,一般是采用将物料装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封闭,然后对反应器内 的物料进行加工,之后,再将反应器打开后,将反应所得物导出。由此,加 工过程只能间断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能够连续进料同时完成密封,以便实现连 续生产的工艺及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物料进行挤压输送,并在后段将物料进行加热使 其软化并在挤压下密实输送。它是在物料输送过程中,同时对物料进行挤 压,使其在输送的后段成为较为密实状态,这种密实状态实现了在输送过程 中对输送腔的密封。由于柔性物料在受热时会变软,因此,给物料一定的热 量,使其变软后,更容易密实。挤压输送与加热相互促进,加强物料的密实 效果,从而保证物料对输送腔的密封,实现密封输送。
为防止在物料的进入速度较慢而使物料的输入量不足以封闭输送腔,或 者防止设备停止工作、没有物料输入时输送腔排空,可以在输送过程后部设 置非挤压输送、而由物料被动推动的料封空间。这样,在料封空间内始终留 存物料,这部分物料只有在有后续的物料输送过来时才能被动地被后续物料 推出,而后续的物料又补入料封空间,如果连续不断地实现这一部分的永久 密封,从而保证输送腔的永久密封。
本发明的输送过程可直接采用全程加热与机械挤压结合的输送方式,也 可采用先进行机械挤压输送、然后进行加热和机械挤压结合输送的过程。对 于后一种情况,为防止加热使物料过早变软而影响初步的挤压输送,可以在 的加热和机械挤压结合输送过程与前段的机械挤压输送过程之间进行热传 导的削弱或阻隔。热阻隔可以通过不在输送管道及其它部分加装不导热材料 实现,也可以采用对后部进行冷却的方法实现。
对输送过程中给物料加热的热量,可以由独立的热源提供,也可以由物 料反应热量传导供热。
本发明物料的挤压输送方法可以采用螺距渐小的两段螺旋推动方式,并 在两段螺旋推动之间设置料封空间。
实现本发明上述方法的设备具体可采用下述结构:它包括带有进料口的 输送腔,输送腔内装有用于挤压输送的、设置有螺距渐小的螺旋片的主轴, 主轴后部伸出输送腔用于热传导。本发明的主轴可以由专门设置的热源对其 加热。如果物料反应器中的温度较高的话,可以直接由伸入其中的主轴及输 送腔体吸收反应器中的热量,并传导至输送过程中,使输送过程中的物料受 热。
随着主轴的转动,螺旋片将物料向前推进,由于螺距渐小,因而逐渐将 物料压实,特别是物料受热软化后,压实效果更好。如前述方法所述,要保 证对输送腔密封效果,应当使其中有一段料封空间,对于螺旋片间隔设置在 主轴上的情况,其间隔部分在输送腔的后部形成料封空间;或者螺旋片连续 设置在主轴上至主轴的后部,螺旋片后端与输送腔后端之间有料封空间。
本发明的设备采用在输送腔后部设置的冷却机构对主轴及输送腔体传 来的热量进行一定程序的阻隔,具体的冷却机构可为设置在输送腔壁上的冷 却水套。
本发明构思巧妙,它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也以往不能解决的连续输送过 程中的密封问题,使许多以前不可能实现的连续生产过程能够成为现实。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设备剖视图;
其中,1、电机,2、输送腔,3、进料仓,4、冷却水套,5、螺旋片,6、 主轴,7、螺旋片,8、料封空间,9、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设备包括带有进料口的输送腔,在输送腔内装有带推板的往 复挤压输送机构,其工作过程是推板不断将物料推输送腔的后部,并在输送 腔后段腔壁上设置有加热腔,从而在物料在输送腔的后部密实而保持输送腔 的出口密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设备包括带有进料口的输送腔,在输送腔内装有带推板的往 复挤压输送机构,其工作过程是推板不断将物料推输送腔的后部,并在输送 腔后段腔壁上设置有加热腔,从而在物料在输送腔的后部密实而保持输送腔 的出口密封。带有加热腔的输送腔与前部的输送腔之间通过隔热材料(如陶 瓷)连接,从而起到隔热作用。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斌,未经牛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8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外科发生器
- 下一篇:外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