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商品内包装减震模型材料及其生产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17849.9 申请日: 2009-08-10
公开(公告)号: CN101671486A 公开(公告)日: 2010-03-17
发明(设计)人: 刘辉;赵清磊 申请(专利权)人: 刘辉;赵清磊
主分类号: C08L97/02 分类号: C08L97/02;B29C43/5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凤凰***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商品 包装 减震 模型材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商品内包装材料技术范围,涉及一种商品内包装减震模型材料及其生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电器如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电脑等产品和一些仪器仪表类产品,在纸箱包装盒内,根据产品的外形填充各种形状的泡沫塑料模型材料,其作用是防止运输过程中外部产生的冲击、震动等作用力对包装产品造成损伤,起到吸收和分散外作用力并保护产品的作用。泡沫塑料模型材料具有重量轻、弹性好、抗冲击力强、抗震动性好等优点。但泡沫塑料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生产泡沫塑料过程中使用的氯氟烃类CFC发泡剂会严重破坏臭氧层;另一方面,泡沫塑料难以回收利用,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大量的废弃泡沫塑料对环境产生污染,即“白色污染”。

为解决污染问题,国家鼓励使用可降解的植物纤维类制品替代泡沫塑料,目前使用较多的为纸制品,即用植物材料生产出纸浆,在模具中将纸浆压制成各种形状的内包装模型材料或制成蜂窝纸板,用于商品的内包装保护。其优点:一是可回收循环使用;二是即使废弃也可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缺点:一是纸质内包装模型材料的强度和弹性远不如泡沫塑料,抗冲击能力、抗震动性也远不如泡沫塑料,过大的外部冲击力和震动力会对所包装产品造成伤害,不适于大件商品的内包装保护;二是纸质模型材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三是原料利用率低,生产1吨纸质模型材料约需植物秸杆2吨,使用废纸为原料约需1.5吨废纸;四是动力消耗高。

利用秸秆为原料加入粘结剂制作包装材料的研究有很多。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247251A”的“可降解的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工艺”,该包装材料及其制备工艺,一是所使用的玉米杆芯或高粱杆芯不易收集;二是需要使用具有毒性、被限制使用的次氯酸钠漂白剂,漂白废水的排放,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250066A”的“秸秆纤维发泡减震缓冲包装材料及其生产方法”,该材料及其生产方法,需使用甲醛作为交联剂,HCl或HNO3做为催化剂,NaHCO3或NH4HCO3做为发泡剂,其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有毒挥发物质,给生产现场和环境带来污染。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273204A”的“秸秆纤维衬垫包装材料及生产工艺”,该工艺将原料粉碎成50~200目的细小颗粒,添加剂加入量达到25~48%,成型压力30~2000kg/cm2;由于原料粒度小,添加剂用量大,成型压力大,导致产品紧密,挺硬,无弹性,易破碎,无法替代纸浆模和泡沫塑料做为商品内包装保护材料使用。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397473A”的“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制作缓冲衬垫的方法”,是用纸或是热塑性塑料制作衬垫材料的空腔壳体,然后将秸秆物料和粘合剂装入并固化,一是工艺繁琐;二是废弃后其热塑性塑料壳体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新型的商品内包装减震模型材料及其生产的方法,用意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弊端。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本发明商品内包装减震模型材料,其要点是它的原料及其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谷物籽粒壳5-95%,

1~15mm的秸秆丝条0-80%,

非织造布用环保粘合剂5-15%。

优选的原料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谷物籽粒壳30-75%,

1~15mm的秸秆丝条20-60%,

非织造布用环保粘合剂5-15%。

更优选的原料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谷物籽粒壳40-60%,

1~15mm的秸秆丝条30-50%,

非织造布用环保粘合剂5-15%。

二、本发明商品内包装减震模型材料的的生产方法,其工艺步骤为:

(一)用筛孔为φ16mm的粉碎机将秸秆破碎撕裂成1~15mm的丝条状,在常规筛选,去除泥沙等杂质;

(二)按上述原料重量百分比组成称取谷物籽粒壳、秸秆丝条和非织造布用环保粘合剂,常规混匀;

(三)将混合均匀的上述物料注入模具,在模具温度120~300℃,以5~30kg/cm2压力,施压5~30秒;

(四)脱模取出,消毒,即制得本发明商品内包装减震模型材料。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辉;赵清磊,未经刘辉;赵清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78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