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肝硬化的茵陈鳖甲汤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7459.1 | 申请日: | 200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3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许永喜;丛玲;王海文;迟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永喜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6;A61K35/4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山东省文登***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肝硬化 茵陈 鳖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肝硬化的茵陈鳖甲汤。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各种并发症。肝硬化是常见病,发病高峰年龄在35-50岁,男性多见,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高。临床表现早期可有上腹胀痛、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当出现腹水或并发症时,可见面色黧黑、消瘦、腹部膨隆、腹水、黄疸以及出血等症状,严重则可出现“肝脑综合征”等。肝硬化腹水是以腹部胀大如鼓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学“膨胀”范畴,又称“单腹胀”、“蜘蛛鼓”等。临床对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采用休息、饮食,支持疗法,抗纤维化治疗。腹水的治疗主要是限制钠水摄入,使用利尿剂,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腹腔放腹水及腹水回输。并发症的治疗主要处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等,给病人增加了极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肝硬化的茵陈鳖甲汤,成本低,治疗肝硬化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的功能,适宜于肝硬化的早晚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肝硬化的茵陈鳖甲汤,采用茵陈、鳖甲、泽膝、三棱、牛膝、川楝子、柴胡、茯苓、白芍、香附、虎杖、牛黄、枳壳、延胡索、大黄、炙甘草、干姜为原料,先将鳖甲捣烂,与茵陈、泽膝、三棱、牛膝、川楝子、柴胡、茯苓、白芍、香附、虎杖、牛黄、枳壳、延胡索、大黄、炙甘草、干姜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其技术特征是,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茵陈10~13%,鳖甲8~10%,泽膝8~10%,三棱6~9%,牛膝6~9%,川楝子5~8%,柴胡4~7%,茯苓5~7%,白芍4~7%,香附3~5%,虎杖3~5%,牛黄4~6%,枳壳3~5%,延胡索4~6%,大黄2~4%,炙甘草3~5%,干姜3~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肝硬化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的功能,适宜于肝硬化的早晚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采用茵陈、泽膝、鳖甲、三棱、牛膝、川楝子、柴胡、茯苓、白芍、香附、虎杖、牛黄、枳壳、延胡索、大黄、炙甘草、干姜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服药为茵陈11.6,鳖甲9.2,泽膝9.2,三棱6.9,牛膝6.9,川楝子5.6,柴胡5.6,茯苓5.6,白芍5.6,香附4.6,虎杖4.6,牛黄4.6,枳壳4.2,延胡索4.2,大黄2.8,炙甘草4.6,干姜4.2。取上述17种原料总重量为216克,首先将鳖甲捣碎,在室温下将17种中草药加水至1000-1200ml,浸泡4-6小时,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60-90分钟,去渣得滤液350ml左右,药渣再加水300-400ml,煎熬30-40分钟,去渣得滤液100ml左右,共得450ml左右药汤。即制得茵陈鳖甲汤,装入有刻度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盖备用。取200ml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用,余25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服,每次服125ml左右,10天为一疗程。口服与保留灌肠配合应用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腹水消退,食欲增加,再巩固疗效口服加保留灌肠茵陈鳖甲汤两个疗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永喜,未经许永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7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输液装置
- 下一篇:加速器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