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存储系统IO处理路径动态跟踪实现优化系统性能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17116.5 | 申请日: | 2009-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6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 发明(设计)人: | 温砚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6F13/14;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1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存储系统 io 处理 路径 动态 跟踪 实现 优化 系统 性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存储系统IO路径跟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网络存储系统IO处理跟踪,通过对IO响应时间的分析确认系统瓶颈已达到优化系统性能的技术。
技术背景
随着网络应用的高速发展,存储系统往往同时处理大量的IO请求,无论是采用同步抑或异步的处理方式,由于受到硬件资源以及软件自身性能的限制,在系统处理IO请求的过程中会有很长一部分时间处于等待响应阶段,大量没有及时处理的IO请求就会导致系统处理阻塞,进而形成系统性能瓶颈。
对于存储系统的开发来说,性能测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测试阶段,通常存储系统的性能测试采用大量数据同时读写的方式,通过频繁的向系统执行读写操作来验证系统处理请求的能力,进而评判系统性能。而在性能测试阶段,由于频繁读写造成的系统瓶颈是非常常见的错误,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及时定位系统瓶颈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设计一种系统IO路径跟踪机制,从IO请求传递到系统开始就对其进行监控跟踪,通过计算每次处理时间来定位IO瓶颈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存储系统IO处理路径动态跟踪以达到优化系统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存储系统性能的主要衡量因素有IO吞吐量以及系统处理IO的响应时间:IO的响应时间是指用户从输入信息到系统完成任务给出处理时间,IO的吞吐量是整个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应用服务器通过网络对存储系统发送读写请求,对于每次设备中的IO请求进行跟踪,在存储系统处理请求的过程中引入IO请求检查机制,为每个过程模块设置IO处理标识,计算每个处理结点的响应时间,通过公式计算整个IO请求的总处理时间并通过日志形式进行记录,通过日志中显示的处理IO请求的时间进行正确定位错误并进行改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缩短某一用户或服务的响应时间,分配给它更多的资源,根据应用要求和存储系统具体运行环境和状态进行性能优化调整,通过改变各个用户和服务程序所分配的系统资源,充分发挥系统能力,用尽量少的资源满足用户要求,达到为更多用户服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闭合排队网络模型图;
图2是处理时间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存储系统IO处理路径动态跟踪以达到优化系统性能的方法作进一步说明。优化系统性能步骤如下:
IO请求处理流程
1)在通常的存储系统来说,客户端的IO请求首先由网络接口卡(NIC)读入,然后从主机IO总线发送到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再把它传送到存储系统,然后,由客户IO程序处理该请求。
2)针对这一处理IO请求的过程,建立一个闭合排队网络模型:客户端对存储系统的读写请求,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端的存储系统,存储系统在在接收到数据包之后,解析出原数据以及命令,将请求通过设备驱动程序对存储设备完成具体的读写操作,最后将相应信息在反馈给客户端。
3)基于此设计一个闭合排队网络模型(如图1),可以将IO处理流程中的主要环节抽象为一个个服务节点,其中客户端和存储系统段可以抽象为CPU服务节点(C),网卡抽象为网卡服务节点(N)。CPU服务节点负责处理本地的应用程序和数据,网卡服务节点通过网卡向网络中发送或接收数据,网络传输节点(R)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磁盘IO节点负责对磁盘(D)进行读写操作。
4)在存储系统内部处理IO请求的流程:
a)a)IO请求进入系统环境队列等待处理:当IO请求到达存储系统时,它被放在系统环境的队列中。系统环境由存储系统内核和一些进程组成,这些进程为所有的系统功能提供资源调度,系统功能包括应用处理、通信及IO调度等。争用资源的进程数量和资源本身的性能决定着系统的总体性能,包括IO请求的服务。
b)IO请求的检验:当资源满足处理IO请求的需要时,文件系统将接管这个请求,并进行创建一个文件或者写入新的数据等一些列检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71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