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门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6204.3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5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和;杨凤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精工电梯制造有限公司;青岛电梯专业技术职业培训学校 |
主分类号: | E05B65/08 | 分类号: | E05B65/08;B66B13/0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100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门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具体地说涉及电梯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门锁装置中的锁臂设置在锁栓下方,通过锁臂上的锁钩锁在锁 栓上,以达到锁紧电梯门的作用。在关门状态下,依靠弹簧力使锁钩紧扣在锁 栓上。开门时,门刀向左推动锁臂转动,使锁臂作顺时针转脱离锁栓,即锁臂 向下转动脱离锁栓,同时锁臂头上的导电座与电开关触头脱离,当锁臂的转动 被限位块挡住时,门刀的开锁动作结束,厅门被带动。上述门锁装置存在的问 题是,锁钩是依靠弹簧力从下面钩住锁栓,当弹簧出现问题时,例如,弹簧脱 落失效,不能挂紧锁栓时,锁钩具有脱离锁栓的倾向,在其它因素的影响下, 极有可能出现锁臂自动向下转动进而使锁钩脱离锁栓的现象,厅门很容易被打 开,从而引起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门锁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梯自动门 锁因弹簧作用失效而引起的厅门很容易被打开,引起不安全问题。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门锁 装置,包括门锁座、链式锁臂、锁栓、限位块、压缩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 链式锁臂具有锁臂座、锁横臂和锁钩,所述锁横臂一端为所述锁钩,另一端为 所述锁臂座,所述锁横臂具有向上的凹陷深度,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门锁座 上,所述限位块顶触在所述凹陷深度处,所述锁钩位于所述锁栓上方,所述锁 臂座上部设置有门锁轮,所述门锁轮上的门锁轮轴设置在所述锁臂座上;所述 锁臂座下部设置有定芯轮,所述定芯轮上的定芯轮轴贯穿所述锁臂座设在所述 门锁座上,链式锁臂通过所述定芯轮轴和限位决形成支撑和定位,所述门锁轮 轴与所述定芯轮轴左右之间具有偏心距,所述门锁轮轴偏左设置,所述门锁轮 一侧的所述锁臂座端与所述门锁座之间设有所述压缩弹簧,所述锁钩与所述锁 栓的啮合深度范围为7~8mm,所述啮合深度依靠限位块调节。
本发明具有以下附加技术方案:
所述偏心距为5~7mm。
所述锁栓倾斜设置,与水平之间夹角为20°~25°。
所述锁钩底面形成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触块,在锁闭状态时,所述触 块与电气触点接触。
所述压缩弹簧两端设有弹簧定位柱,所述压缩弹簧固定在所述定位柱上。 可以对弹簧起固定和导向作用。
本发明构造特点是锁横臂的弯折处外侧连接出一根带有重力锤的锁钩,锁 钩位于锁栓上方,借助铰接支点的撑力及重力锤所给予的重力作用,促使锁钩 与锁栓啮合,解决了原有电梯自动门锁因弹簧作用失效而引起的不安全问题。
本发明是机电联锁装置,层门上的锁闭装置的启闭是由轿门通过门刀来带 动的。层门是被动的,轿门是主动门,因此层门的开闭是由轿门上的门刀夹住 层门锁滚轮,使锁臂上的锁钩脱钩后跟着轿门一起运动。
锁钩的啮合深度,即钩住的尺寸是十分重要的,标准要求在啮合深度达到 和超过7~8mm时,电气触点才能接通,电梯才能启动运行。锁钩锁紧的力是由 施力元件,即压紧弹簧和锁钩的重力供给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锁钩设置在锁栓上方,形成重力式锁钩,当压缩弹簧失效时,借助偏心 铰接支点的支撑力及重力锤所给予的重力作用,使锁钩与锁栓仍可靠地啮合, 不会出现脱钩现象,解决了现有电梯自动门锁因弹簧作用失效而引起的不安全 问题。
2、上、下两轮偏心设置式,打开时,门锁轮绕定芯轮转动,使链式锁臂 向上顺时针转动,才能打开,安全可靠。
3、啮合深度通过限位块调节,啮合深度大,加之锁栓倾斜设置,锁钩与 锁栓闭合牢固。
4、电梯运行时门刀与门锁安全脱开,不易碰到引起故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是本发明电梯门锁装置主视图;
1、调整螺栓;2、螺母;3、门锁座;4、弹簧;5、门锁轮轴;6、挡圈;7、 门锁轮;8、链式锁臂;8-1、锁臂座;8-2、锁钩;8-3、锁横臂;8-4、凹陷深 度;9、定芯轮轴;10、限位块;11、螺钉;12、触块;13、锁栓;14、弹簧定 位柱;15、定芯轮;16、电气触点;e、偏心距。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精工电梯制造有限公司;青岛电梯专业技术职业培训学校,未经青岛精工电梯制造有限公司;青岛电梯专业技术职业培训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62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缸体内置通道曲轴箱通风结构
- 下一篇:井字单元立体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