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菜面条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5607.6 | 申请日: | 200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4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玉忠 |
主分类号: | A23L1/162 | 分类号: | A23L1/162;A23L1/212;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5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菜 面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制作领域,具体涉及具有保健作用的绿色面条。
背景技术
面条是我国特别是北方比较喜爱的食品,现在的普通面条是通过机 械和面、螺沟对辊挤压和圆对辊挤压形成面带,再通过多道碾压,切割 烘干等工序制作而成。仅具有食品价值,营养功能单一。虽然现在也开 发有混合面面条、鸡蛋面条等,但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 当今社会,以绿色、营养为主题的饮食需求逐渐兴起,人们不满足于吃 饱,开始更加注意吃好,吃出健康。
而野菜以其天然、绿色,被人们逐渐认识,其性味、营养成分、保 健功效、药用功效较高,常食野菜会强身益寿,防病抗病。在童筱编《野 菜养生事典》上记,几乎所有的野菜均可入药,对一些疾病具有疗效, 抗高血脂症、抗动脉硬化、抗血栓形成、抗衰老、抗癌防癌,大自然的 野菜属碱性,使“万病之源起于体液的酸中毒,变成弱碱性”。如苦菜: 性寒,味苦,含有丰富的甘露醇、生物碱、苦味素,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灰菜:性平,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常食可增强人体免疫 力。车前草:性寒,味甘,功能利水通淋,清热明目,清肺化痰,凉血 止血。打碗华:性平,味微甘、淡,功能调经活血,滋阴补虚,健脾益 气。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功能清热解毒,利胆退黄,健胃通乳, 消痛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苋菜:性寒,味甘、淡。野菜具有健 身祛病,润肤美容功能,常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经检索,未发现有将野菜与面条结合在一起的加工工艺及产品。
发明创造内容
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种将野菜添加到面条中的野菜面条及其制 作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野菜面条,采用下述工艺步骤制作:
A、备料
(1)选取新鲜野菜,并破碎;
(2)将面粉、水以及辅料混合后,和面,形成面团;
B、中添
(1)面团分为上下二组,分别由面条机的螺沟对辊和圆对辊进行 挤压,形成上下二条初级面带;
(2)通过加菜机将野菜平铺添加在二条初级面带之间;
(3)中间添加有野菜的二条初级面带由面条机的合并辊进行压合 处理,形成夹菜面带;
C、加工制作
(1)夹菜面带经面条辊碾压,形成较薄的彩色面带;
(2)彩色面带由面条机的刀辊切割,形成野菜鲜面条;
D、烘焙增韧
(1)从面团挤压成初级面带到最后形成野菜鲜面条的整个过程 中,由暖风机吹对暴露在外的面带进行烘焙处理;
(2)所述圆对辊及合并辊、面条辊采用中空辊,其内连通循环温 水,对面带同步进行烘焙处理。
E、成型
野菜鲜面条再经烘干或凉晒,形成野菜面条,最后切段包装。
F、配方
所用原料及重量份数配比为:
面粉50-70、野菜1-40、水20-40和辅料1-7。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后,将野菜与面条有机结合,形成纯天然、无 公害、无污染、环保绿色的有机野菜面条,入口芬香、野味十足、筋道 有劲、鲜美爽口,使面条中增加了野菜富含的维生素、碳物质、碳水化 合物、蛋白质、微量等多种营养物质,营养丰富,是一种养生益寿、美 容瘦身、补脑充精、抗病增补、保健功能的食疗产品。野菜点缀在面条 内外,外观颜色鲜明、多样,是一种贮存、运输、携带、食用都比较方 便的食品。易于加工,制作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野菜面条,采用下述工艺步骤制作:
一、备料
(1)将采摘的新鲜野菜按种类不同分类,去掉烂、黄、老的后,选 取新鲜的野菜用清水冲净,再进行破碎,破碎的野菜呈片状,大小以1 -5mm为宜。
(2)将面粉和水放入和面机中,混合后进行和面,形成面团。和面时 可根据需要加入食盐、味精、鸡精和禽蛋等辅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 用佐料浓汁代替水进行和面,佐料浓汁可采用大骨汤或其它天然佐料熬 成的汤汁,以增加面条中的营养价值及口感。
二、中添
(1)面团分为上下二组,分别通过提升机传送至高、低二个面仓中; 面仓中的面团由推料机分别压送至各自的螺沟对辊,挤压成上、下二条 螺形面带;再分别通过面条机的圆对辊进行挤压,压平后形成上、下二 条初级面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玉忠,未经赵玉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56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