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丝菇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13054.0 申请日: 2009-08-11
公开(公告)号: CN101617609A 公开(公告)日: 2010-01-06
发明(设计)人: 石太渊;齐洪明;李莉峰;赵晓极;于淼;姜永君;朱华;李欣;迟吉捷;王琛 申请(专利权)人: 辽宁小二黑食品有限公司;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品与加工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立新
地址: 121300辽宁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黑丝菇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黑丝菇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黑丝菇是高粱丝黑穗病(Sporisorium reilianum)穗,也就是高粱黑粉菌,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黑丝菇中不仅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且富含各种维生素、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多糖以及硒等功能因子,尤其是黑色素含量极高。黑色素具有防紫外线,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功能。但目前国内外市场尚未见有关黑丝菇的食品。黑丝菇由于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其生长极为不稳定,此前一直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尚未有人工栽培的范例。种植较难,产量极低,这就影响了黑丝菇的开发。因此,研发黑丝菇栽培方法,是目前食用菌行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黑丝菇栽培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黑丝菇菌接种率,提高黑丝菇产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黑丝菇栽培方法,先整地,在高粱播种前5-9天筛土,使用上年采收的成熟黑丝菇孢子,按成熟黑丝菇菌种与土的重量比为0.4-0.6∶100比例混合,拌匀菌土;加塑料布覆盖保持土壤含水量在15~20%的湿度令菌种萌发;播种时间在5mm地温稳定6℃~7℃时,穴播;穴播时先在穴内放6~7粒高粱种子,其上覆盖80-120g菌土,随后覆土5mm左右,播完种后立即用强力超微膜进行覆盖;然后施肥、田间管理,收获既得黑丝菇。

所述的黑丝菇最佳采收时期是抽穗期,采收未开苞的黑丝菇。

所述的采收时应保留苞叶,采收后及时清洗、清理、分级,并进行贮藏加工。所述的播种时,种子要集中,菌土要覆盖严密。

所述的播种时,种子要集中,菌土要覆盖严密。

所述的施肥在东北地区中等肥力的地中施农家肥2500-3500kg/667m2作底肥、二铵8-12kg/667m2作种肥、尿素12-18kg/667m2作追肥。

所述的田间管理方法如下:高粱苗在2~3片真叶时破膜引苗,苗高10mm左右时定苗,每穴留2株;高粱乌米的适宜密度为每667m28000~9000株。

所述的穴播时株距为22~25cm。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按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保墒,出苗好;黑丝菇菌接种率高;苗壮,延长黑丝菇采收时间10-15天,黑丝菇产量高。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栽培的黑丝菇,黑丝菇感染率为90%,产量为280kg/亩;比常规方法产量提高15-20%,感染率提高10-15%,延长黑丝菇采收时间15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

使用上年采收的成熟黑丝菇菌种,高粱播种前7天左右筛土,按0.5%比例加成熟黑丝菇菌种,拌匀菌土;加塑料布覆盖保持土壤含水量在15~20%的湿度令菌种萌发。4月10-15日在锦州北镇地区上一年秋天整好的地块播种。播种时间在5mm地温稳定6℃~7℃时,土壤含水量在15~20%,穴播,株距为22~23cm。穴播时先在穴内放6~7粒高粱黑丝菇1号种子,其上覆盖100g左右菌土,随后覆土5mm左右。播种时,种子要集中,菌土要覆盖严密。播完种后立即选用宽120cm、厚0.005mm的强力超微膜进行覆盖。覆膜要求覆湿不覆干、覆早不覆晚,覆膜质量达到直、匀、紧、严、净,并每隔3~5m压上“土腰带”。施农家肥3000kg/667m2作底肥、二铵10kg/667m2作种肥、尿素15kg/667m2作追肥。高粱苗在2~3片真叶时破膜引苗,苗高10mm左右时定苗,每穴留2株。黑丝菇的适宜密度为每667m28000~9000株。抽穗期采收未开苞的黑丝菇。采收时应保留苞叶,采收后及时清洗、清理、分级,并进行贮藏加工。黑丝菇感染率为90%,产量为280kg/亩。本发明的高粱黑丝菇产品名称为高粱黑丝菇1号。

实施例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小二黑食品有限公司;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品与加工研究所,未经辽宁小二黑食品有限公司;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品与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3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