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油和柴油组合加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2491.0 | 申请日: | 200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2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柳伟;王震;宋永一;牛世坤;李士才;徐大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5/08 | 分类号: | C10G65/08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李微 |
地址: | 113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 柴油 组合 加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烃类加氢处理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汽油、柴油加氢脱硫、脱烯烃、脱芳的加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原油的重质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因此,为了提高汽油、柴油的产量,大部分重质化原油需要进行延迟焦化以及催化裂化等二次加工方法,二次加工油品在汽油、柴油调和组分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由于二次加工汽油、柴油中含有大量的硫、氮、烯烃、芳烃等杂质,不能直接作为调和组分,需要一般加氢精制后才可作为调和组分使用。例如延迟焦化是普遍采用的渣油轻质化手段,焦化过程是以渣油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深度热裂化,制取馏分油和石油焦的一种二次加工过程,其中大部分采用延迟焦化过程,其优点是可加工各种劣质渣油,过程简单,投资和操作费用低,其缺点是焦化汽油和焦化柴油中不饱和烃含量高,而且含硫、氮等非烃类化合物的含量也高,给进一步加工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汽油、柴油等馏分油的加工技术,特别是二次加工的汽油、柴油馏分的加工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次加工的汽油和柴油馏分原料一般采用分别进行加氢或混合进行加氢的处理方式,每种方式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足。
US5114562公开了一种利用两段加氢工艺从中间馏分油生产低硫低芳烃产品的技术。其工艺过程为从第一段反应器出来的液相产物经氢气气提除去H2S和NH3后,再经过换热升温,进入到第二段反应器。该工艺第一反应器物流需要氢气气提及换热升温工艺较为复杂,且能耗高。
CN02109671.6公开了一种焦化全馏分油加氢精制方法,在中等压力条件下,焦化全馏分油与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反应产物经高分分离出气液两相,气相产物作为循环氢循环至焦化全馏分油加氢精制反应器;液相产物进入分馏塔分离出汽油、柴油和蜡油。该工艺技术存在着反应床层温升大的缺点,反应床层间需要需要冷氢降温。
CN200410050729.6公开了一种柴油馏分加氢处理方法。先将原料油分馏为轻馏分和重馏分,轻馏分送入第一反应区,与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重馏分送入第二反应区,与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两反应区液相产物混合为精制馏分油,该工艺原料需要分馏为轻、重两组分,工艺较为复杂。
CN200610045708.4公开了一种由焦化全馏分油生产优质柴油的方法,将焦化全馏分油分离为焦化轻馏分油和焦化重馏分油,其中轻质馏分油中含有部分轻柴油馏分,重馏分油为干点较高的重柴油馏分。焦化重馏分油进行加氢改质,加氢改质产物与焦化轻馏分油混合进行加氢精制处理。该方法可以最大量地获得高质量的清洁柴油,同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石脑油,但该方法没有充分利用焦化轻馏分油加氢时起始温度低、温升高的特点,焦化重馏分油进行加氢改质后再进行加氢精制处理的必要性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反应器温升大,反应热无法充分利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柴油馏分油加工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焦化汽油和/或催化汽油的反应热,工艺简单,能耗更小。
本发明汽油和柴油组合加氢方法包括:
(1)汽油原料与氢气混合,在汽油加氢精制条件下经过第一反应区,第一反应区使用加氢精制催化剂,汽油原料为焦化汽油和/或催化汽油,汽油原料在第一反应区主要进行烯烃饱和反应和少量加氢脱硫反应;
(2)第一反应区反应流出物与柴油原料混合,在柴油加氢脱芳烃条件下经过第二反应区,第二反应区使用加氢精制催化剂,柴油原料为直馏柴油、焦化柴油、催化裂化柴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第二反应区主要进行柴油原料的芳烃饱和反应和少量加氢脱硫反应;
(3)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在柴油加氢脱硫条件下经过第三反应区,第三反应区使用加氢脱硫催化剂,在第三反应区主要进行柴油原料的加氢脱硫反应。
第三反应区反应流出物经高压分离器分离后,气体脱除H2S和NH3后作循环氢使用,液体经分馏后的到汽油、柴油产品。各分反应区催化剂的装填体积比需要根据柴油原料的性质、所选择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及产品性质的要求来具体选择装填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24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