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文冠果为原料多产物联产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12133.X | 申请日: | 200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5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 发明(设计)人: | 修志龙;梁志霞;滕虎;戴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7/10 | 分类号: | C12P7/10;C12P7/18;C07K14/415;C07K1/14;C07G1/00;C10L1/02;A61K36/77;C12R1/865;C12R1/84;C12R1/72;C12R1/645;C12R1/01;C12R1/19;C12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侯明远 |
| 地址: | 116024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文冠果 原料 产物 联产 方法 | ||
1.一种以文冠果为原料多产物联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
(1)以文冠果果实为原料,干燥除杂,用机械方法将果壳、种皮、种仁分离,果壳、种皮粉碎备用;
(2)粉碎的果壳用乙醇提取果壳总皂苷,剩余的果壳残渣回收残留乙醇,果壳残渣或粉碎的种皮经稀酸预处理后,用纤维素酶糖化,糖化后过滤得到的糖化水解液用于发酵生产乙醇,将发酵液精馏脱水得到乙醇,糖化后过滤得到的残渣为木质素;
(3)种仁经压榨或弱极性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种仁油与脱脂油渣,油渣用乙醇提取种仁总皂苷,剩余的残渣回收残留乙醇得到粗蛋白;
(4)种仁油与果壳、种皮生产的乙醇发生酯交换反应生产生物柴油,同时生成副产物甘油;
(5)副产物甘油回收残留乙醇后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发酵后经双水相萃取分离和精馏得到1,3-丙二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文冠果为原料多产物联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果壳和种仁总皂苷的提取方法为:粉碎的果壳或种仁油渣与55-80%乙醇按1∶3-10(w/v)的料液比混合,在60-80℃条件下加热回流提取2-5次,每次10min-5h,过滤合并提取液,滤液蒸发去乙醇,用2-4倍体积水溶解,过滤,滤液用等体积正丁醇萃取2-5次,合并正丁醇相,蒸发去正丁醇得到总皂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文冠果为原料多产物联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果壳和种皮纤维素乙醇的生产过程为:粉碎的种皮或提取皂苷后的果壳残渣与0.5%-2.5%的稀硫酸或稀盐酸按1∶5-15(w/v)料液比混合,在90-300℃条件下预处理10min-3h,使半纤维素的去除率为85-100%,过滤得到的滤液含半纤维素水解还原糖,用氨水、氢氧化钠等调pH4.0-5.0,用于发酵乙醇,固体残渣用纤维素酶将纤维素水解糖化发酵生产乙醇;所采用的纤维素糖化发酵工艺为:分步水解糖化发酵法(SHF)、同步糖化发酵法(SSF)、同步糖化共发酵法(SSCF)或统合生物工艺(CBP);乙醇发酵过程中所用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嗜鞣管囊酵母(Pachysolen tannophilus)、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热纤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以及经改造的基因工程菌,菌种发酵生产乙醇的温度控制在30-70℃之间,pH为4.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文冠果为原料多产物联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仁油的提取方法为:经压榨或弱极性有机溶剂正己烷辅助提取;有机溶剂提取时,种仁粉碎后与溶剂按1∶5-15(w/v)的料液比混合,提取4-6次,每次10min-5h,回收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文冠果为原料多产物联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生物柴油所用乙醇为果壳、种皮生产的纤维素乙醇,种仁油与乙醇发生酯交换反应的条件为:乙醇与种仁油的摩尔比为3-40∶1,催化剂采用碱催化剂、酸催化剂或酶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种仁油重量的0.1%-10%,酯交换反应温度为20-120℃,反应时间为0.5-24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文冠果为原料多产物联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柴油的副产物甘油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所用微生物为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弗氏柠檬菌(Citrobacter freundii)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发酵过程中的接种量为5%-20%,初始甘油浓度为2%-15%,pH为6.0-8.0,在30-40℃之间进行厌氧或微氧发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文冠果为原料多产物联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文冠果果壳、种皮生产的乙醇在生物柴油生产、皂苷提取以及1,3-丙二醇的双水相萃取分离环节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213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