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辊冷轧机中间辊窜辊工艺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1923.6 | 申请日: | 2009-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生;王鹏飞;俞小峰;刘军;李丽霞;曹忠华;赵启林;刘佳伟;候永钢;宋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8/02 | 分类号: | B21B28/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机 中间 辊窜辊 工艺 优化 方法 | ||
1.六辊冷轧机中间辊窜辊工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建立动态变规格过程中窜辊条件及窜辊速度模型,减少轧辊在窜动过程中所受的轴向力的影响;
中间辊窜辊只有在前后卷带钢宽度变化,并且同时满足条件(1)、(2)和(3)的前提下,通过液压缸进行中间辊窜动,否则中间辊不窜动,窜辊条件表达式如下:
B1≠B2 (1)
|S1-S2|≤50,且B1>B2 (2)
|S1-S2|≤30,且B1<B2 (3)
S1,S2由下式计算
Si=(L-B)/2-Δ-δ (4)
式中:Si为中间辊横移量,单位mm;L为中间辊辊面长度,B为带钢宽度,单位mm;Δ为带钢边部距中间辊端部的距离,Δ为25mm常数值;δ为中间辊倒角宽度;B1为前一卷带钢宽度;B2为后一卷带钢宽度;S1为前一卷带钢轧制时中间辊窜辊位置;S2为后一卷带钢轧制时中间辊窜辊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辊冷轧机中间辊窜辊工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六辊冷轧机中间辊窜辊条件下,建立中间辊窜辊速度控制模型;
冷轧过程中,前后卷带钢焊接后进行连续轧制,六辊冷轧机中间辊横移过程中,中间辊的横移速度不仅要考虑轧制速度,还要考虑轧制力的因素;当轧制力较大时,必须降低中间辊的横移速度,否则轧辊会由于过大的轴向力而造成辊面的磨损,影响轧辊的寿命;
设中间辊横移速度为vF,中间辊旋转线速度为vR。在vF/vR与横移阻力对应的线性区间内,相应的速比vF/vR和轧制力对应的区间范围分别为[vF1/vR1,vF2/vR2]和[P1,P2];在此线性区间内,横移速度设定为:
式中:vF1/vR1和vF2/vR2分别为0.0005和0.00025,P1,P2分别为2000KN和10000KN。
根据冷轧机轧制工艺和设备参数,正常轧制操作基本处于该线性区间范围内。在线性区域范围外,横移速度按照下式设定为轧制速度的函数:
当轧制力小于20KN时,认为辊缝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中间辊的横移速度设定为:
vF=VR/500 (P≤P0) (7)
式中:P0为辊缝打开时的轧制力,值为20K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19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