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动力车充电方法及其充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1301.3 | 申请日: | 200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9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欣;张天娇;王萍;张明;王静;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欣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14;H01M10/44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孔金满 |
地址: | 114001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动力 充电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车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能源动力车充电方法及其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动力车运输技术领域,通常采用汽、柴油动力车或新能源动力车作为主要运输工具。
1、汽、柴油动力车:汽、柴油动力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能耗大,排气有污染,噪声较大,危害环境;石油等化石能源只能再维持40年的开采,汽、柴油未来必将短缺。
2、新能源动力车:为了环保和节约能源,现在全球不少地方已开始提倡采用新能源动力车来作交通工具,但新能源动力车需要配套的充电设施,在中国普及新能源动力车需耗资几百亿人民币用于电网电源、停车场、充电设施或者居民的电表系统改造,均摊给社会会造成很大负担,导致新能源动力车推广困难。
3、替代能源:蓄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荷转移,过程中会有消耗,充电速度特慢,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都较低,且废电池处置不好,会带来铅污染。超级电容器的优点是:具有很高的功率密度,其输出功率密度是一般蓄电池的数十倍,充电时间短,极长的充放电循环寿命,其循环寿命可达万次以上,蓄能时间长,超级电容器蓄能过程中,虽然也有微小的漏电电流,但蓄能寿命可以认为是无限的,几乎能够将能源近乎100%地快速吸取,然后再向负载输送电能,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高可靠性。超级电容器没有运动部件,维护工作少,因而可靠性是非常高的。适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动力车充电方法,使新能源动力车运输时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充电时避开电网用电高峰,便于实现远程控制,用广告收益贴补配套充电设施的投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新能源动力车充电方法的充电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新能源动力车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电网电源通过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给新能源动力车充电,或者直接由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给所述的新能源动力车充电,由所述的电网电源给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充电,或者由自行式蓄能发电车给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充电,由电网电源给自行式蓄能发电车充电,
所述的由电网电源通过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给新能源动力车充电的方法是:打开电网电源上的电源控制装置,将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电源输入电缆的电源连接装置与电网电源上的电源连接装置相连接,合上电网电源上的电源控制装置,打开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电源控制装置及新能源动力车上的电源控制装置,将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电源输出电缆的电源连接装置与新能源动力车上的电源连接装置相连接,在合上新能源动力车上的电源控制装置及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电源控制装置后,电网电源通过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充电器给新能源动力车充电,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监控单元检测到新能源动力车上的可充电式发电装置充足电后,给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充电器发出停止充电信号,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充电器停止给新能源动力车上的可充电式发电装置充电,
所述的直接由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给新能源动力车充电的方法是:在用电高峰或无电网电源时采用此方法,打开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电源控制装置及新能源动力车上的电源控制装置,将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电源输出电缆的电源连接装置与新能源动力车上的电源连接装置相连接,合上新能源动力车上的电源控制装置,再合上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电源控制装置后,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充电式发电装置通过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充电器给新能源动力车充电,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监控单元检测到新能源动力车上的可充电式发电装置充足电后,给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充电器发出停止充电信号,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充电器停止给新能源动力车上的可充电式发电装置充电,打开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电源控制装置及新能源动力车上的电源控制装置,将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上的电源输出电缆的电源连接装置与新能源动力车上的电源连接装置断开,充电式蓄能发电装置收回电缆,新能源动力车启动自己的可充电式发电装置,将动力供给走行装置,新能源动力车自行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欣,未经张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1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型坯连铸机中间包控流装置
- 下一篇:上下旋转模的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