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内凸微结构的金属薄壳件两道次冲锻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0985.5 | 申请日: | 200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0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宏;孙成;唐伟东;王忠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微结构 金属 薄壳件两道次冲锻 成形 方法 | ||
1.一种具有内凸微结构的金属薄壳件两道次冲锻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坯料放入凹模腔内,第一道次凸模向下运动成形出带有部分侧壁的外壳件,第一道次凸模压下量为原始坯料厚度的10%~30%;
(2)第二道次凸模向下运动成形出完整的侧壁和带有内凸微结构的外壳件,第二道次凸模压下至壳底厚度满足产品要求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为镁合金或铝合金,坯料为挤压板或轧制板,厚度为1.5mm~4.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镁合金,需将模具加热至200℃~400℃,坯料均匀涂上润滑剂后加热至250℃~450℃,将坯料放入凹模腔内,第一道次凸模向下运动成形出带有部分侧壁的外壳件,坯料温度降为200℃~400℃后,第二道次凸模向下运动成形出完整的侧壁和带有内凸微结构的外壳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铝合金,模具和坯料均不需加热,常温下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石墨和硅油的混合物,石墨的重量百分比为:5%~20%;或者,润滑剂为二硫化钼和石墨的混合物,二硫化钼的重量百分比为50%~90%;或者,润滑剂为滑石粉和动物油的混合物,滑石粉的重量百分比为5%~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道次成形过程中,第二道次凸模具有导流槽、约束壁以及成形内凸微结构的凹腔,导流槽设于第二道次凸模的四个角部,约束壁设于第二道次凸模的四个侧壁,成形凸微结构的凹腔设于第二道次凸模的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98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