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猪苓菌种菌核化快速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0974.7 | 申请日: | 200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9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金若忠;范俊岗;栾庆书;云丽丽;马冬菁;陈罡;叶景丰;顾宇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003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猪苓 菌种 菌核 快速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猪苓,具体地说是一种猪苓菌种菌核化快速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猪苓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具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目前医药上使用的猪苓多由采挖野生产品或采用野生菌核作种半人工栽培3-4年采收而来(文献1:郭顺星,徐锦堂,萧培根。猪苓生物学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1996,(9):515-517;文献2:许广波,傅伟杰,赵旭奎。我国猪苓研究的进展。菌物研究,2003,1(1):58-61;文献3:程显好。猪苓和蜜环菌人工培养及影响几种有效成分产生因素的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2006-09-27:1-181)。由于医药市场的扩大和出口,野生产品资源锐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采用野生菌核作种的栽培方式,需要大量的野生菌核(灰苓即猪苓的第2年产品),导致人工栽培种源困难,致使人工栽培成本上升,已成为制约猪苓人工栽培技术大面积实施的主要瓶颈(文献4:邢晓科。猪苓与拌生菌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2006-10-13:1-154)。因此,解决猪苓菌种生产中的高效低成本繁殖问题迫在眉睫(文献5:郭顺星,王秋颖,张集慧,夏洪燕。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栽培方法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0):559-560;文献6:许广波,傅伟杰,李如亮等。长白山区猪苓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4,24(4):241-24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猪苓菌种菌核化快速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猪苓菌种菌核化快速生产方法,
1)一级培养基配方组成为:10-50g玉米粉、10-20g蔗糖或葡萄糖、牛肉膏1-3g、水1000ml、琼脂15-22g;灭菌后接种猪苓菌种,进行猪苓菌的一级培养,得一级菌种;
2)按重量比,以20-60%玉米馇、80-40%阔叶树木屑和/或直径0.1-2cm、长3-5cm的小木段混合制成二级培养基,加水搅拌均匀,使培养基的重量含水量达55-60%;灭菌后同时接种猪苓菌种的一级种和蜜环菌,在20-25℃条件下培养30-45天,即得到可大量繁殖的二级菌种。
将含水量55-60%的二级培养基装入聚丙烯塑料袋内,灭菌后接种步骤2)得到的二级菌种,在20-25℃条件下培养30-45天,即得到可大量繁殖的三级菌种。
步骤1)中猪苓菌的培养条件为,将猪苓菌种与培养基以体积比例为16-25∶100的比例混合,20-27℃培养14-20天,在试管斜面上形成大量菌核,得一级菌种。
所述步骤2)猪苓菌种和蜜环菌于二级培养基中的接种量为,猪苓菌种和蜜环菌分别与培养基的体积比例为0.5-5∶100。
步骤2)中所采用的蜜环菌是采用一级培养基培养增殖后的蜜环菌,其培养条件为,将蜜环菌菌种与培养基以体积比例为16-25∶100的比例混合,20-27℃培养14-20天,得蜜环菌。
所述二级培养基配制时,玉米馇需要预先用水浸泡12-16小时,进行预湿再与阔叶树木屑和/或小木段混合;所述阔叶树为柞树、板栗、枫树、榆树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生产成本低。采用野生猪苓菌核半人工栽培法栽培,每亩猪苓菌核成本为15000元(按每亩用300kg野生菌核、栽培600穴计算)。由于猪苓菌核价格高,同时又难以保证生产大量需要和及时供应,极大地制约了猪苓大面积栽培。利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猪苓菌种进行人工栽培,每亩需要猪苓菌种300kg、成本600元、栽培600穴,其他菌棒等材料和成本与以往的栽培方法相同。
采用本发明所生产的猪苓菌种进行人工栽培,每亩比传统方法可节省14400元,栽培成本是传统方法的4%,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可高效、及时地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2.菌核形成快。以往培养猪苓菌种多采用PDA培养基为一级培养基,猪苓菌丝生长慢、形成菌核少,菌核形成需要30天以上。经过申请人对猪苓C、N源研究,所研制的猪苓菌种一级培养基配方,可在14天形成大量菌核,比PDA培养基快16天,同时解决了二级菌种的扩大培养配方和三级猪苓菌种繁殖技术。在二级种扩繁的同时接种猪苓菌和蜜环菌,在35-40天内能形成可供生产中应用的猪苓菌种,由于使用玉米粉和玉米馇、蔗糖木屑及小木段等低成本材料生产出可大量形成菌核的猪苓菌种,替代半人工栽培过程中使用的野生菌核,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9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