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莓叶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凝血和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0568.0 | 申请日: | 200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2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冯松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松元 |
主分类号: | A61K36/73 | 分类号: | A61K36/73;A61P7/02;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莓叶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抗凝 血栓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具体地说是一种树莓叶水或醇水提物及该提取 物用于抗凝血和抗血栓的新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 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variable flow dependent patterns) 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 胞组成.血液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 系统)。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动态平衡,即保证了血液有潜在的 可凝固性又始终保证了血液的流体状态。然而,有时在某些能促进凝血过 程的因素作用下,打破了上述动态平衡,触发了凝血过程,血液便可在心 血管腔内凝固,形成血栓。
血栓发病率高,危害更甚。资料统计,因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的死亡 已占到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远远超过肿瘤传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造成的死亡。每年,我国以血栓栓塞为主要表现的脑卒中和心肌梗塞所导 致的死亡人数为260万,平均每12秒就死亡1人。血栓病是严重危害人 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医药学家研究的热点。从天然产物中 寻找新的活性成分,并进而研制新的药物也是当今攻克临床顽疾的重要 途径,本发明应用最新科技手段,结合现代分离鉴定方法,通过对树莓 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以期为寻找新的抗血栓病的药物 提供科学依据。
红树莓于中药学中又称之为覆盆子,覆盆子具有补肾固精、助阳缩尿 的功效,用于肾虚遗精、滑精、阳痿、遗尿、尿频等证,为常用温肾助阳中 药。还可用于食疗和保健。药理实验证明,覆盆子具有抗诱变,改善学习记 忆能力,延缓衰老,增强免疫的作用(谢一辉等,覆盆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药材2005,Vol.21(2):99-100)。
目前国内、外对覆盆子果实的报道、研究较多,而对其叶的研究较少。 本发明开发了对覆盆子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此外,覆盆子主治肾虚遗精、 滑精、阳痿、遗尿、尿频等证。目前国内、外在其对凝血系统及血栓模型 的作用研究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临床需要,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莓叶 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凝血和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树莓叶提取物可作为活 性成份用于制备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的药物中,即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冠 心病、心绞痛、脑血栓或肺栓塞等疾病的药物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树莓叶提取物,其为树莓叶的水或醇水的提取物。
所述树莓叶的水或醇水的提取物具体制备过程为:
1)将树莓叶与树莓叶体积的5-25倍的水或体积含量在1%-70%的醇水 溶液混合,于60-100℃浸提或回流提取一次或一次以上,过滤收集滤液; 每次浸提的提取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所述醇为具有以下通式的饱合一元醇CnH2n+1OH,n为1、2、3或4,或 不饱合一元醇CnH2n-1OH,n为2、3或4。
2)将收集的树莓叶水或醇水提取物的滤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采用水 -醇溶剂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溶剂中醇的体积含量从0-95%变化,收集水- 醇混合溶剂中醇所占的体积百分含量在5%-95%之间的洗脱溶剂所洗脱下的 洗脱物,洗脱物经减压浓缩回收溶剂;
所述醇为具有以下通式的饱合一元醇CnH2n+1OH,n为1、2、3或4,或 不饱合一元醇CnH2n-1OH,n为2、3或4。
3)所述洗脱物经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后可采用浓缩干燥、冷冻干燥或喷 雾干燥方法干燥为固体粉末,得到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活性的植物提取物。
所述植物提取物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为目的的抗凝血和/或抗血栓 药物、抗凝血和/或抗血栓的预防性保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
所述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抗凝血和/或抗血栓的药物是指将权利要求1 其所制成的药物剂型可为丸剂、散剂、片剂、膏剂、粉剂、针剂、水剂、 颗粒剂或注射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松元,未经冯松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5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