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井全程加砂增产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0334.6 | 申请日: | 2009-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彦立;王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彦立 |
主分类号: | E21B43/25 | 分类号: | E21B43/25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辉 |
地址: | 838202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全程 增产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增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油井全程加砂 增产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常用水力压裂增产方法来实现对油井的增产。 水力压裂增产方法是基于胶结强度的砂岩油藏开发的,其水 力压裂力学机制是以材料力学中连续均质介质的断裂力学为 基础,其过程是利用全部注入液体的30-60%作为造缝液体, 先在岩层中形成水力劈裂的缝,然后再在注入液体中混入砂 子带入压开的裂缝中,当注入液体滤失到岩层后,带入的砂 子支撑住水力压开的裂缝并作为油气从岩层流入地层的通 道。随着大量火山岩油藏、疏松砂岩油藏、裂缝性油藏等复 杂岩性油藏的勘探发现,该类油藏无论从油藏形成条件、油 藏构造、岩相和储层地质,还是在裂缝分布、地应力和岩石 物理力学性质、渗流和驱替机理以及油藏开发与油井产能评 价等方面均不同于均质砂岩油藏。因此,按照常规砂岩施工 模式进行施工不适用于该类油藏,主要表现在:①受该类油 藏岩性、物性、力学性质等特性影响,会造成水力造缝改造 在裂缝起裂、延伸、滤失等方面机理复杂,施工中会产生高 应力、高滤失、高缝内扭曲、难控缝等技术难题;②砂堵率 高(25.4%)、前置液比例高(55.2%)、砂液比低(25%)、有 效期短(35-76d)、排液困难、投入大、经济性差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适用于火山岩及疏松砂岩类 特殊油藏水力造缝增产、经济实用的油井全程加砂增产施工 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机理是针对火山岩、疏松砂岩等特殊类型 油藏的岩石特点和渗流特性,首次引入裂隙岩体力学的理论, 应用结构面分析和新滤失机理的模型,由传统劈裂法施工模 式创新为全过程加砂的充填造缝模式。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火山岩孔洞型或疏松砂岩孔隙型或裂缝型油藏, 开动注入泵,以1.5-2m3/min的起步排量速度通过注入油管向 油井中注入注入液,并逐渐提升排量至3-4.5m3/min;同时逐 渐升高注入压力,使套管压力提高2-3Mpa;
(2)当注入液量达到一个或二个注入油管管柱容积且注 入液进入地层后开始往注入液中加砂并逐渐提升砂比,砂比 调整范围控制在5-10%,砂量至2-3.5m3;同时逐渐升高注入 压力,使套管压力提高4-6Mpa;
(3)稳定泵入排量在3-4.5m3/min并按15-80%砂比范围、 每次递增5%全过程加砂,加砂过程中保证20-25%砂比段砂量 达到2.5-4m3;同时逐渐升高注入压力,使套管压力提高 6-15Mpa。
上述的油井全程加砂增产施工方法,在加砂过程中的 20-25%砂比段时,需提高套管压力3-4Mpa。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打破传统致密砂岩油藏水力造缝增产施工的模式,不 需要前置注入液或前置注入液比例小于10%,在水力造缝突破 孔眼后直接全过程高砂比加砂、充填支撑水力所造裂缝,提高 油气流入井内的能力。
2、施工成功率达到95%以上,提高液体效率45%以上,使 支撑缝长接近水力造缝长、支撑缝宽提高2-3mm;大幅度降低 外来液体对地层的污染,单井平均增产产量350-550吨,单井 节约施工费用15-20万元、增加效益30-50万元。
3、解决了火山岩、疏松砂岩等非连续介质油藏水力造缝 增产改造表现出的高滤失、难控缝、高砂堵率等技术难题:
①主缝形成与形态控制问题:解决了因储集段、分隔段强 度应力差变化大所造成的水力缝垂向立体延伸或近井网状毛 细缝的形成问题;解决了因物性条带状分布的强差异性和连 通性差的特点所造成的平面上裂缝无效延伸;解决了因施工 压力高而多变所造成的小型测试测试指导性变差、突发性砂 堵几率高和施工中判断与调整困难问题。
②强滤失控制问题:解决了因注入液沿天然缝、洞、隙无 效窜进所造成的主缝不能形成和高施工砂堵率问题。
③强水敏伤害控制问题:解决了因蒙脱石强吸水膨胀、 微观孔隙结构喉道细小、常规水基压裂液破胶困难(地层温 度小于40℃)所造成的水基压裂液液锁、堵塞伤害和返排率 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二次采用常规方法的施工曲线图(对应实施 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彦立,未经崔彦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