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泡低温脱脂剂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10239.6 | 申请日: | 2009-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6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梅英;王国栋;苏永渤;孙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G5/032 | 分类号: | C23G5/032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在川 |
| 地址: | 110004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脱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泡低温脱脂剂。
背景技术
在钢铁轧制过程中,为了洗去钢板表面的油污,广泛使用脱脂剂以增强去油效果。目前国内所使用的脱脂剂在较高的温度(75~85℃)条件下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且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其存在如下缺陷:(1)使用温度较高,则加热需要的热量较大,消耗能源较多,浪费加热所需燃料,空气环境污染较大;(2)使用过程中产生气泡会带走部分脱脂剂,造成脱脂剂的浪费;(3)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泡,使现场的工作环境变差。
脱脂剂的作用原理是脱脂剂中氢氧化钠可以与钢板表面的动植物油发生皂化作用,生成可溶性的钠皂后,从钢板表面脱落下来,溶解到水中;脱脂剂中的添加剂可以湿润、渗透金属表面存在的油类污染物质,通过分散作用和乳化作用,将污染物质转化为乳化状态,使其由难溶性物质变成水溶性物质,增大其溶解度,从而从钢铁表面脱除。
现在在钢铁企业广泛使用的脱脂剂多为高温型(75~85℃),且90%以上为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国内急需开发一种低温脱脂剂以适应工业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泡低温脱脂剂。
本发明的脱脂剂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水77.4~96.35%,氢氧化钠3~2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0.1~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0.1~0.5%,聚乙二醇0.05~0.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0.2~0.5%,有机硅消泡剂0.1~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渗透剂(JFC-6)0.1~0.5%。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分子式为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分子式为R-O(CH2CH2O)nH;R为-C12H25。
聚乙二醇的分子式为HO(CH2CH2O)nH。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分子式为C10H14Na2O82H2O。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渗透剂的分子式为R-O(CH2CH2O)nH;R为C8~C10。
本发明的无泡低温脱脂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搅拌至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加入EDTA搅拌至EDTA全部溶解,获得碱性溶液;将聚乙二醇加入到水中,搅拌至聚乙二醇全部溶解,获得醇溶液,将醇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均匀,加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渗透剂和有机硅消泡剂,再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获得无泡低温脱脂剂。各成分的总加入量按重量百分比为氢氧化钠3~2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0.1~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0.1~0.5%,聚乙二醇0.05~0.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0.2~0.5%,有机硅消泡剂0.1~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渗透剂(JFC)0.1~0.5%;其中碱性溶液中的水用量按能够完全溶解氢氧化钠和EDTA为准,醇溶液中水的加入量按能够完全溶解聚乙二醇为准,总水量按重量百分比占无泡低温脱脂剂的77.4~96.35%。
本发明中采用的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中采用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壬基酚聚氧乙烯(15)醚NP-15。
本发明中采用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AEO-9。
本发明中采用的聚乙二醇为PEG-6000。
本发明采用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6-7)醚JFC-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2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近红外光上转换氟化物纳米晶体的离子热生长方法
- 下一篇:一种熔炼铜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