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过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08877.4 | 申请日: | 2009-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7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铁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7/68 | 分类号: | B29C47/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燕秋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和塑料加工机械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塑料熔融料的塑料过滤装置,该装置具有自动逆洗滤网的功能,可供连续式生产作业使用。
背景技术
塑料料在制程中可能含有杂质,可以用滤网过滤去除。现有方式是在塑料押出机的出口位置设一滤网用于过滤熔融的塑料料。滤网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阻塞,必须清除滤网或更新,习知是以机械方式自动更换滤网,再人工清洁滤网或是更换滤网。若是塑料料的杂质含量高时,例如生产回收再利用的塑料再生料时,经常反复的清洁更新滤网会妨碍工作流程的顺畅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过滤装置,其具有自动逆洗滤网的功能,可供连续生产作业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塑料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腔室,以及一进料槽道、一出料槽道与一清料槽道,分别与腔室及外界连通;一过滤件,容置在所述壳体腔室内,受外力驱动而在所述腔室内转动,所述过滤件中间具有一容室,表面设有多数个与所述容室连通的穿孔;一导引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容置在所述过滤件的容室内,对应所述壳体的进料槽道位置设有一进料引道,对应所述壳体的出料槽道位置设有一出料引道,对应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位置设有一清料引道。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设有一控制阀门,受控制而自动开启或关闭清料槽道。
所述清料槽道内设有一刮除件,用于刮除所述过滤件表面的塑料。
所述刮除件受外力驱动而与所述过滤件形成相对移动。
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呈长形,所述刮除件呈长形,容置在所述清料槽道中,受外力驱动而转动。
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呈长形,所述刮除件呈长形,容置在所述清料槽道中,受外力驱动而可长轴向反复移动。
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呈长形,所述刮除件呈长形,容置在所述清料槽道中, 受外力驱动而转动,并能沿长轴向反复移动。
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具有一清料口,所述刮除件的局部部位能封堵住所述清料口,形成所述控制阀门。
所述刮除件呈螺杆形。
所述过滤件包括一内管件,其管身上设有多数个穿孔;至少一滤网,包覆固定在所述内管件外侧。
所述过滤件的管身设有至少一凹槽。
所述过滤件的滤网以压条嵌压锁固在所述凹槽中定位。
所述壳体设有加热件保温。
在所述导引件的出料引道中设有一被外力驱动而转动的螺杆,将所述导引件中的熔融塑料由所述出料引道经所述出料流道导出所述壳体外。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一种塑料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腔室,以及一进料槽道、一出料槽道与一清料槽道,分别与所述腔室及外界连通;一过滤件,容置在所述壳体腔室内,受外力驱动而在所述腔室内转动,所述过滤件中间具有一容室,表面设有多数个穿孔与所述容室连通;一螺杆,设于所述过滤件的容室中,受外力驱动而在所述过滤件中转动,将由所述进料槽道经所述过滤件过滤而流入所述过滤件中间容室内的熔融塑料,经所述出料槽道导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三种技术方案:一种塑料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腔室,以及一进料槽道、一出料槽道与一清料槽道,分别与所述腔室及外界连通;一过滤件,容置在所述壳体腔室内,受外力驱动而在所述腔室内转动,所述过滤件中间具有一容室,表面设有多数个穿孔与所述容室连通;一控制阀门,设于所述壳体的清料槽道,受控制而自动开启或关闭所述清料槽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使熔融的塑料料由进料槽道进入壳体,经过滤件过滤而流入过滤件的容室内,并经由出料槽道流出,在过滤件容室内的熔融塑料在对应清料槽道位置因内、外的压差,会由容室内经过过滤件而流往清料槽道,由此对过滤件进行逆洗使其滤孔保持通畅,而且,本发明更换作业非常迅速方便,可供连续生产作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3-3剖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中4-4剖线的剖视放大图;
图5是图3中壳体的放大视图;
图6是沿图5中6-6剖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过滤件的外观图;
图8是沿图7中8-8剖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铁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铁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88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