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卤耐燃性聚酯树脂组成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8489.6 | 申请日: | 2009-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2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玮;陈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5/5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卤耐燃性 聚酯树脂 组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聚酯树脂组成物,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无卤耐燃性聚酯树脂组成物。
背景技术
聚酯树脂具有优异机械性质、耐热性及耐化学性,且具有优异的加工性及可回收加工等优点,因此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信息、通讯及汽车工业的模制对象。
然而该些应用中,聚酯树脂的难燃特性为该些应用的常见条件,故业界发展具难燃性的聚酯树脂原料为一主要趋势。公知技术中已发展利用含溴的难燃剂以及具有阻燃性的三氧化二锑配合混掺于聚酯树脂中以达到难燃的目的。惟该些难燃剂及阻燃剂已知对人体及动物有危害性。例如三氧化二锑已被列为致癌物质,而含溴的难燃剂在聚酯树脂燃烧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具腐蚀的溴游离基及溴化氢,且高溴含量的芳基化合物更会产生剧毒的溴化呋喃类及溴化戴奥辛类化合物,严重引响人体健康及危害环境。因此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产品已要求不含锑及溴系难燃剂的聚酯树脂产品。
基于该些理由,以广泛利用磷系化合物例如三苯基磷酸酯作为难燃剂,然而应用在聚酯树脂中,尤其应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BT),由于三苯基磷酸酯的分子量低,会有析出(bleedout)等问题,进而影响射出成品外观、电气性质等,造成实用上的困扰。
此外,美国专利5,814,690揭示一种热塑性模制组成物,其中使用三聚氰胺焦磷酸盐配合芳族磷酸盐作为阻燃剂,此阻燃剂虽然可使聚对二甲酸丁二醇酯获得良好难燃效果,但其机械强度仍稍嫌不足。
美国专利6,133,358揭示一种不含卤素难燃剂聚酯树脂组成物,其中使用红磷粉末作为难燃剂。惟该些组成物的难燃性仍有缺陷。
另,中国台湾专利I239,982揭示一种不含卤素难燃剂聚酯树脂组成物,其改善上述美国专利6,133,358使用红磷粉末作为难燃效果的不足,但以红磷粉末作为难燃剂在难燃的特性上仍有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卤耐燃性聚酯树脂组成物,以高耐燃性并保有原本的机械性质为目的,进而研发高耐燃性且高机械性的聚酯树脂组成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无卤耐燃性聚酯树脂组成物,其包含:(A)一热可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20-90重量%,以及(B)一有机磷化合物1-40重量%。其中上述热可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是由芳香族二羧酸(Aromaticdicarboxylic acid)或其酯做为酸成份与脂族二元醇或其酯做为醇成份经反应所得的聚酯,以及上述的有机磷化合物,其包含下式(Ⅰ)&(Ⅱ)的有机磷化合物:
式中,R1,R2为线性或支链型C1-6的烷基或苯基或氢原子,R3为线性或支链型C1-10的烯烷基或苯基或氢原子或芳香烃(arylene),烷基芳香烯烃(alkylarylene)或芳香基烷烯烃(arylalkylene),M为碱土族金属或碱金族的镁(Mg)、锌(Zn)、铝(Al)、铁(Fe)或硼(B),m为1到3的整数,n为1到3的整数,x为1或2。
本发明的无卤耐燃性聚酯树脂组成物,因其特性为不具卤素,而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质且无表面析出问题,且由该组成物所制得的成品在燃烧时不会有垂滴(drip)现象而可应用于电子、电气、信息、通讯及汽车工业的模制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此所探讨的方向为一种无卤耐燃性聚酯树脂组成物。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描述中提出详尽的步骤及其组成。显然地,本发明的施行并未限定于该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组成或步骤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制。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限定,其以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为准。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无卤耐燃性聚酯树脂组成物,其包含:(A)一热可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20-90重量%,以及(B)一有机磷化合物1-40重量%。其中上述热可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是由芳香族二羧酸或其酯做为酸成份与脂族二元醇或其酯做为醇成份经反应所得的聚酯,并且热可塑性芳香族聚酯树脂是选自下列之一或其任意组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萘二甲酸二甲酯)(Poly ethylene2,6-naphthalate,简称PEN)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
此外,上述有机磷化合物,其包含下式(Ⅰ)&(Ⅱ)的有机磷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8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