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的室内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07208.5 | 申请日: | 2009-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7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金厚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4F13/32 | 分类号: | F24F1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段斌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室内 | ||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空调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是冷却或加热建筑物等的内部空间内的空气的冷却/加热设备。
空调包括容纳压缩机的室外机和安装在室内空间以执行室内空气和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的室内机。根据空调的类型,室内机和室外机可以集成一体。
室内热交换器、风扇组件和用来过滤吸入空气的过滤器安装在室内机中。室内机根据其安装位置分类为壁挂式、立式和窗挂式。
具体地,在壁挂式室内机的情况下,在将室内机附接到壁表面以安装室内机之后执行配管工作。换句话说,将室内机附接到壁表面,然后将室内机的下端随后向前旋转以执行配管工作。配管工作包括在室内机的下端布置从设置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延伸的制冷剂管以及用于排出从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的排水软管,用绝缘件包封制冷剂管,随后用胶带包封制冷剂管和排水软管。
按照这样,为了改善安装室内机的可操作性,需要保持室内机的下端自壁表面向前的旋转状态。
在现有技术中,安装者在向前旋转室内机的下端之后用他/她的手支撑室内机的下端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因此,可操作性降低。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调的室内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空调的室内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底架和耦联到所述底架的前部的前框架;基座,所述基座以可旋转的方式耦联到所述底架的后表面并固定到壁表面;主体中的风扇,所述风扇吸入室内空气;和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构造成用于使由所述风扇吸入的室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机包括:支撑器构件,所述支撑器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耦联到所述底架并支撑在所述壁表面上,所述支撑器构件在自所述主体旋转时使得所述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壁表面间隔开。
在下面的附图和描述中阐述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的细节。根据描述和附图,并且根据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将是显然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机的横截面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部分A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配管工作的已旋转的室内机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示出通过图3中已旋转的室内机露出的配管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其例子在附图中示出。
在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参照构成描述的一部分的附图,并且在附图中通过图示的方式示出可实施本发明的特定的优选实施方式。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了足够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并且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其他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做出合乎逻辑的结构上的、机械的、电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为避免对于使本领于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来说不必要的细节,本描述可省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某些信息。因此,以下的详细描述不作为限制意义,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机10的横截面视图。
参照图1,空调的室内机10包括底架11、主体、基座12和前面板14。底架11的前表面设置有气流引导件111用于产生空气流。主体包括耦联到底架11的前部的前框架13。进气格栅131设置到前框架13的上表面。基座12以可旋转的方式耦联到底架11的后表面并固定到安装壁表面。前面板14以可移动的方式耦联到前框架13的前表面。
室内机10还包括内面板15、热交换器19、风扇20和排气格栅16。内面板15链接到前面板14的后表面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到前框架13。热交换器19布置在前框架13和底架11之间。风扇20设置到热交换器19的下侧并且吸入和排出室内空气。排气格栅16支撑热交换器19的下端并包括排气孔。
室内机10还包括排气叶片21、排气窗22、底板23和支撑器构件24。排气叶片21选择性地覆盖排气孔。排气窗22设置到排气孔并且与排气叶片21一起控制空气的排出方向。底板23覆盖经过室内机10的下端的配管。支撑器构件24以可旋转的方式耦联到底架11并支撑配管。
室内机10还包括预过滤器17和集尘过滤器18。预过滤器17过滤通过前框架13的前表面和进气格栅131吸入的空气。集尘过滤器18设置在预过滤器17和热交换器19之间。
图2是示出图1的部分A的局部立体图。
参照图2,支撑器构件24以可旋转的方式耦联到室内机10的后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72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