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07065.8 | 申请日: | 2009-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7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永野真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J17/49 | 分类号: | H01J17/49;H01J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波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能保护配置在保护层上的外激电子发射层,使其不被放电溅射。
背景技术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是利用由气体放电获得的等离子体发出的真空紫外(VUV)线激发荧光粉的显示装置,并且通过使用在荧光粉稳定时产生的红(R)、绿(G)和蓝(B)色可见光显示期望的图像。
在一个实例中,在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寻址电极形成于背基板(rear substrate)上且被电介质层覆盖。在寻址电极之间,阻障肋以条状排列方式设置在电介质层上。红(R)、绿(G)和蓝(B)的磷光体层分别形成于阻障肋的内表面上。
维持电极(sustain electrode)和扫描电极在与背基板相对的前基板上、与寻址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电介质层和MgO保护层连续形成,覆盖显示电极。
放电单元在背基板上的地址电极与前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支持电极交叉的每一个区域处形成。因此,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超过数百万的放电单元以矩阵形状排列。
在放电单元中,暴露于放电空间的部分是在背基板和阻障肋上形成的磷光体层以及在前基板上形成的MgO保护层。MgO保护层通过与离子和在放电时(discharge)形成于放电单元中的电子碰撞而发射二次电子。也就是说,MgO保护层通过发射二次电子而降低了放电初始电压。
在这个背景技术部分披露的以上信息仅仅是为了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可以包含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该国已经公知且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通过在保护层上配置外激电子发射层来缩短寻址放电延迟时间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此外,本发明涉及通过保护外激电子发射层避免放电溅射来改善外激电子发射层的可略稳定性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排列且限定放电单元的阻障肋,在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磷光体层,在第一基板上形成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在第二基板上形成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的保护层,和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的外激电子发射层。保护层在放电单元的放电区域内形成,外激电子发射层在放电区域的外部形成。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介质层。保护层在电介质层上形成,并且外激电子发射层覆盖部分保护层。
每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总线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平行于总线电极的透明电极,和连接透明电极到总线电极的连接部分。第一电极之一的透明电极和第二电极之一的透明电极形成放电间隙。连接部分在其中两个阻障肋之间的中心排列,这两个阻障肋沿第一方向延伸。
外激电子发射层可以形成为覆盖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两个邻近放电单元之间的区域。
外激电子发射层可以形成为覆盖最邻近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总线电极。
外激电子发射层可以形成为覆盖最邻近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总线电极之间的区域。
外激电子发射层可以由外激电子发射源颗粒和绝缘材料的混合物形成。绝缘材料可以包含Al2O3。
外激电子发射源颗粒可以由MgO晶体颗粒或含MgO的颗粒形成。外激电子发射层可以包含MgO晶体颗粒和Al2O3颗粒,并且MgO晶体颗粒和Al2O3颗粒可以具有小于200nm的颗粒直径。外激电子发射层包括含MgO的颗粒和Al2O3颗粒,并且含MgO的颗粒可以具有小于放电期间产生的真空紫外线的波长的颗粒直径。
外激电子发射层可以包含颗粒直径小于200nm的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7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激光直接绘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