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6809.4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5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健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37/00 | 分类号: | B62J37/00;B62K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斯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车辆 吸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不用车 身罩等覆盖发动机周围的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传统的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构,公知的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 构是,在搭载于车身框架的发动机的缸盖,连接与缸盖的吸气口相连的 吸气管,在吸气管安装向吸气口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通过具有连 接着将燃料向燃料喷射阀引导的燃料软管的连接管部的燃料接头,结 合燃料软管和燃料喷射阀之间,燃料接头与燃料喷射阀的头部液密地 配合,同时,将燃料喷射阀夹持在与吸气管之间,被联结于吸气管, 将吸气管和燃料软管之间连结,将相对于燃料接头的燃料软管的相对 位置固定的燃料软管支撑件被联结于吸气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23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构中,由 于燃料喷射阀配置在用车身罩等覆盖的位置,因此虽然对燃料喷射阀 的保护是充分的,然而在不用车身罩等覆盖燃料喷射阀的车辆的情况 下,燃料喷射阀露出于外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即使是不用 车身罩等覆盖燃料喷射阀的车辆,也能够充分地确保对燃料喷射阀的 保护的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构。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跨骑型车辆的 吸气结构,其中,具备搭载于车身框架,具有缸盖的发动机,和与缸 盖的吸气口连接的吸气管,和安装于吸气管,向吸气口喷射燃料的燃 料喷射阀,和将燃料及电力的至少一种向燃料喷射阀供给并借助固定 部安装在吸气管的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吸气管上形成了安装接头的 固定部的轴套,在燃料喷射阀的侧方配置接头的固定部和轴套。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结构基础上, 其特征在于,轴套形成于燃料喷射阀的两侧方,接头的固定部分支成 两股,同时,向燃料喷射阀的两侧方延出,并安装于轴套。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的结构基础上, 其特征在于,接头还具备配置于燃料喷射阀的前方,将分支成两股的 固定部之间连结的板状的前方保护部。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 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吸气管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吸气通 路,同时,具有弯曲部,燃料喷射阀及轴套被配置成在弯曲部中沿着 车宽方向并列,在轴套形成通过螺栓与固定部联结的阴螺纹。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 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发动机配置于车身框架的下方,燃料喷 射阀指向上下方向支撑于吸气管的上部,接头覆盖燃料喷射阀的上方, 沿着车身框架配置向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给路,轴套与燃料喷射阀大 致平行地向上下方向延出,固定部安装于轴套的上端,与轴套大致平 行地向上下方向延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构,由于在吸气管上 形成了安装接头的固定部的轴套,在燃料喷射阀的侧方配置接头的固 定部和轴套,因此能够用接头的固定部和轴套保护燃料吸气阀的侧方。 据此,即使是不用车身罩等覆盖燃料喷射阀的车辆,也能够充分地确 保对燃料喷射阀的保护。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构,由于轴套形成于 燃料喷射阀的两侧方,接头的固定部分支成两股,同时,向燃料喷射 阀的两侧方延出,并安装于轴套,因此能够用接头的固定部和轴套保 护燃料吸气阀的两侧方,另外能够良好地进行接头对轴套的固定。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构,由于接头具备配 置于燃料喷射阀的前方,将分支成两股的固定部之间连结的板状的前 方保护部,因此能够提高接头的固定部的强度,另外因为能够用前方 保护部覆盖燃料喷射阀的前方,所以能够进一步确保对燃料喷射阀的 保护。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构,由于吸气管在车 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吸气通路,同时,具有弯曲部,燃料喷射阀及轴 套被配置成在弯曲部中沿着车宽方向并列,在轴套形成通过螺栓与固 定部联结的阴螺纹,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轴套(阴螺纹)的长度,能 够进一步良好地进行接头对轴套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68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