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喷射头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05595.9 | 申请日: | 2009-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留美;永田真吾;神田英彦;坂本敦;田中宏和;山本和歌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41J2/14 | 分类号: | B41J2/14;B41J2/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 |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喷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打印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具体 地涉及一种适于对液体喷射头进行恢复处理的液体喷射头。
背景技术
在喷墨打印设备中,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恢复处理以便 从用作液体喷射头的打印头排出高粘度的墨、微细气泡等并去 除附着到内部形成有喷射口的表面的杂质、墨雾(ink mist)等。 进行恢复处理来保持打印头的喷墨状况良好。抽吸操作、预喷 射操作、擦拭操作等是已知的恢复处理。通过盖住打印头的喷 射口形成面并使用抽吸泵等在盖内形成负压来进行抽吸操作。 因而,高粘度的墨和气泡通过打印头的喷射口与正常的墨一起 被吸出。在预喷射操作中,不参与图像形成的墨被喷出到除打 印介质外的特定位置。而后,通过打印头中的喷射口排出高粘 度的墨和气泡。如果在抽吸操作中不同颜色的墨在盖中混合, 则进行预喷射操作来从打印头中去除颜色混合的墨。通过用刮 片(blade)擦拭形成有喷射口的打印头的表面来进行擦拭操作。 这去除了附着到形成有喷射口的表面的杂质、墨雾等。
如果喷墨后打印头的喷嘴中残留有气泡(下面称为喷嘴气 泡),在形成下一图像的喷墨过程中,喷出压力可能会被气泡吸 收。这可能会引起如不喷出、喷射方向偏移或喷液量低于适当 值等现象。这可能会降低墨撞击打印介质的预定位置的精度。 结果,由打印得到的图像的品质可能会降低。为了防止气泡如 上所述地残留在气泡室内,作为恢复处理的一个例子,传统的 方法可能为基于负压进行抽吸操作而后进行预喷射操作。
然而,利用这种传统的恢复处理,抽吸操作可能不利地包 括大量废墨并使可用于打印的墨中的大部分被排出。因而,提 出了多种恢复处理方法来减少恢复处理中产生的废墨的量。
在例如日本特开平06-246931(1994)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 这种恢复处理的喷墨打印设备。在预喷射期间,日本特开平 06-246931(1994)号公报中的喷墨打印设备根据如墨的种类和 打印头内的温度等条件调整喷墨的次数。首先,在预喷射期间 确定墨的种类、打印头内的温度等。而后,根据这些条件从存 储器中读取喷出滴数。而后根据设定的喷出滴数进行预喷射。 这抑制了产生过多量的废墨,从而允许适当地进行预喷射。
日本特开2004-090292号公报公开了包括具有不同喷墨量 的多个喷射口的喷墨打印设备,该设备在每个喷射口预喷射期 间,根据通过喷射口喷出的墨量调整能量元件的驱动条件。日 本特开2004-090292号公报公开了用于设定待调整的驱动条件 的方法,驱动条件具体为喷出的滴数、喷出频率和喷出间隔。 因而,为具有不同特性的喷射口设置合适的驱动条件允许减少 预喷射所需的墨量。
但是,如果通过进行抽吸操作并而后进行预喷射操作来执 行用于去除残留在喷嘴中的气泡的恢复处理,恢复处理不可避 免地要消耗墨。因而,需要不消耗墨的从喷嘴中去除气泡的恢 复处理。
关于与恢复处理相关的墨消耗,已提出一种在抑制墨消耗 的同时进行恢复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加热打印头来产生气泡并 使气泡膨胀,从而使气泡从气泡室向供墨口移动,并因而从气 泡室去除气泡。因而,从气泡室去除气泡从而允许墨被顺利地 喷出。该方法还允许在不消耗墨的情况下进行喷嘴恢复处理, 从而降低消耗的墨量。
然而,可以对以下打印头使用上述使气泡室内的气泡膨胀 并使气泡向供墨口移动的恢复处理:在该打印头中沿与供墨口 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配置多个喷射口以形成喷射口列。于此,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了以下问题。如果在以下打印头中执行恢 复处理:该打印头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喷射口列,该喷射口列与 供墨口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则当在喷嘴中产生的膨胀气泡 朝供墨口移动时,该气泡可能与相邻的喷嘴中产生的另一气泡 结合。而后,气泡的结合可能会导致气泡残留在气泡室的内部, 因而影响喷墨。
发明内容
因而,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 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包括被配置而形成喷射口列的多个喷 射口,并且在使气泡膨胀并朝供墨口移动的恢复处理之后,该 液体喷射头允许从喷嘴中顺利地去除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55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送工件用托盘
- 下一篇:具有部件保护功能的机器人控制装置以及机器人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