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动甲板支撑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05368.6 | 申请日: | 2009-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钟晚;金相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同工程;李钟晚 |
| 主分类号: | B63B25/20 | 分类号: | B63B2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凤桐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甲板 支撑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动甲板支撑设备,该设备对以往活动甲板支撑设备进行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缩短了装载和卸载工作的时间。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对于运载车辆的船舶(PCC:Pure Car Carrier,PC&TC:PureCar & Truck Carrier)而言,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装载更多的车辆,常常对车辆进行分层装载。即,在4个支柱内侧分多层形成支撑搭载车辆用甲板的支撑装置,并在各支撑装置上装载用于搭载车辆的甲板。
图1及图2分别是以往活动甲板支撑设备的正视图及制动器的斜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以往的活动甲板支撑设备在设置于船舶内部的各支柱1内侧面设置了以转轴21为中心旋转的制动器2。
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制动器2将由于自重而保持向各支柱1内侧展开的状态。
上述以往的活动甲板支撑设备,通过起重装置将甲板3抬起,从最顶层开始装载甲板3。
被起重装置提起的甲板3在通过下层的制动器2时,制动器将与甲板侧面接触而被推开,甲板3通过制动器2后,制动器将由于自重而以转轴21为中心旋转,重新位于甲板的升/降通路上。
这样,对于设置在最底层的制动器2而言,要不断与各层甲板接触,从而反复先折叠后展开的操作,直到所有上层的支撑装置上都装载完甲板3为止。
在卸载甲板3时,由于甲板3的升/降通路上存在处于展开状态的制动器2,因此将无法卸载上层的甲板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往都是在各层的制动器2上连接钢缆100,并在最底层设置能够固定各钢缆100的固定装置,确保没有装载甲板的层上设置的制动器2不会阻碍甲板3的升/降操作。
这样,最初装载甲板3时,只需解开与最顶层制动器2连接的钢缆100,使制动器2处于展开状态,然后使用起重装置,将甲板抬起即可。
由于除最顶层以外的下层制动器2都被钢缆100拉紧而处于折叠状态,因此,上升的甲板3将不会受到任何阻碍,与最顶层制动器2接触,在甲板3脱离制动器2旋转区间的时刻,甲板3上升后,最顶层的制动器2将由于自重而展开,处于支撑甲板3的准备状态。
接着,起重装置下降,甲板3就装载到向各支柱1内侧展开的各制动器上。
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在每一层装载甲板3,卸载时,只需反向操作,即可完成卸载工作。
上述以往的活动甲板支撑设备,在每一层装载甲板3后,每次卸载,都要反复对控制制动器2转动的钢缆100进行松开/捆绑操作,因此工作效率很低。
具体说明为,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将搭载了起重装置的车辆移动到需要装载的层下方,然后从驾驶位下来,反复进行捆绑/松开相应层钢缆100的工作,因此,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在进行装载和卸载工作时耗费大量时间和劳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通过对以往活动甲板支撑设备进行改进,提供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能够大幅缩短装载/卸载工作所需工时的活动甲板支撑设备。
本发明特点是,活动甲板支撑设备包括能够以转轴为中心旋转并对甲板进行支撑的制动器,制动器上设置了与升/降的甲板联动并控制制动器转动的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包括:连杆装置,该连杆装置的一端通过枢轴设置于支架,另一端位于甲板升/降通路上,与甲板接触并旋转;钩状连接杆,该钩状连接杆一端通过轴设置于支架,另一端与制动器上形成的制动滚轴接触,从而控制制动器转动;上述连杆装置和钩状连接杆通过连接棒连接,从而实现了连杆装置和钩状连接杆的联动。
本发明在将甲板装载到支撑设备的制动器上或进行卸载时,工作人员无需额外对制动器转动进行控制,即可完成装载和卸载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缩短了装载和卸载作业所需的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活动甲板支撑设备的正视图;
图2是以往活动甲板支撑装置的制动器的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制动器的分解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制动器的组合状态的斜视图;
图5是图示本发明涉及的制动器与控制装置之间关系的侧剖面图;
图6是图示本发明涉及的定位装置的工作原理的剖面图;
图7是图示在本发明涉及的支撑设备上装载甲板的过程的侧视图;
图8是图示从本发明涉及的支撑设备上卸载甲板的过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同工程;李钟晚,未经株式会社大同工程;李钟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53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带广告箱的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