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和用于这种缝纫机的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4330.7 | 申请日: | 2009-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G·兰格莱克;T·内尔特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59/00 | 分类号: | D05B5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 鹏;马江立 |
地址: | 德国比***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用于 这种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包括:立柱;带臂轴的臂,该臂轴可驱动地 连接有一针杆;用于从线轴上放开(展开)线团(绕线,spool)的绕线装 置,其中,该绕线装置包括可由臂轴驱动的摩擦轮和一接合体,该接合体 与连接摩擦轮以与其一起旋转的接纳体的接纳部相互作用,其中,在接合 体位于接纳部中的接合位置,使摩擦轮的绕线旋转运动停止。本发明还涉 及一种用于这种缝纫机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现有公众使用已知开头所述类型的缝纫机。当完成绕线过程时, 绕线装置必须在围绕绕线轴线的一确定的圆周位置处停止,以确保可重复 地提供初始位置,使得在随后的绕线过程中能张紧要缠绕的线。在绕线过 程结束后,当已知的绕线装置被制动而被迫进入相应的确定的圆周位置时, 这会对绕线装置的部件造成高的载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缝纫机,使得能够增加绕 线装置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已经发现,当绕线装置随着绕线过程的结束而被制动时, 如果利用阻尼元件使接合体发生接合,则会减小绕线装置的部件上的载荷。
因此,当绕线装置停止旋转时,会得到一大的制动距离。该制动距离 使得部件上的力载荷显著减小一所述力载荷受到绕线装置的制动的影响。 绕线装置的使用寿命显著增加。
阻尼元件的下列变型仅略微改变已知绕线装置的几何结构:在一种变 型中,阻尼元件包括至少在用于接合体的接纳部的区域中施加到接纳体上 的阻尼层,或者,在另一种变型中,阻尼元件包括至少在接合体的与接纳 部的接触表面的区域中施加到接合体上的阻尼层。也可通过较小的努力使 现有的绕线装置翻新成具有阻尼元件。
对于阻尼元件的材料来说,已经证明,例如弹性体、弹性泡沫或橡胶 适于用作阻尼元件。
特别是由金属制成的、形式为弹性(有回弹力的)元件的阻尼元件可 确保绕线装置具有特别长的使用寿命。
由塑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元件可特别是由聚氨酯制成。
构造成与接纳体分离、并摩擦地或形配合地与接纳体连接的部件的阻 尼元件可使得阻尼元件的材料在其阻尼特性方面得以优化。
其中阻尼元件与接纳体形成一体件的绕线装置的设计可使阻尼元件被 束缚。
本发明还提供这样一种绕线装置,它附加地包括:
-偏压的调节体,该调节体使摩擦轮从静止位置移位到驱动位置,以 用于致动绕线装置,其中,调节体可在无作用位置和作用位置之间移位;
-可枢转的释放杆,该释放杆与调节体刚性连接,且包括可与缠绕的 线团的外壁接触的线团夹带表面;
-其中,调节体形成为使得,释放杆的枢转导致调节体因所缠绕的线 团的直径增加从作用位置向非作用位置移位;
-其中,接合体与调节体和释放杆刚性连接,以便可共同枢转;接合 体的接合位置与调节体的非作用位置一致。
这种绕线装置可确保绕线装置随着绕线过程的结束而自动制动。一旦 缠绕的线团达到预定直径,则线团将触发绕线装置的制动。
其中接合体和调节体是同一个部件的部分的绕线装置的设计不再需要 接合体相对于调节体的相对调节。
根据本发明用于缝纫机的绕线装置的优点与上面已经参照缝纫机所述 的那些优点相对应。
附图说明
下面将借助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包括用于从线轴上放开绕线的绕线装置的缝纫机的示意性 前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缝纫机的绕线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3示出了沿图2中方向III看去的绕线装置的部件的详图,其中包 括用于使绕线装置的绕线轮的旋转运动停止的接合体;
图4示出了绕线装置在绕线过程开始前的俯视图,待缠绕的线被夹持 在钩刀下方;
图5示出了图4的绕线装置在绕线过程刚刚开始时的视图;
图6示出了沿图1中方向VI看去的、根据图1的缝纫机的一部分的 俯视图;
图7示出了沿图6中线VII-VII的剖视图,反映了绕线装置的驱动的 细节;
图8-12以与图7类似的视图示出了绕线装置的驱动在绕线过程中的其 它当前位置;
图13以与图2类似的视图示出了绕线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未经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4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