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04024.3 | 申请日: | 2009-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哲弘;川端隼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1D1/04 | 分类号: | D01D1/04;D01D1/10;D01D5/08;D01F6/7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玉兰;孙秀武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苯硫醚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耐热性、耐化学品性的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包含聚苯硫醚(以下简称为PPS)的纤维由于具有来自PPS材料的优 异的耐热性、耐化学品性、阻燃性等优异特性,因此利用其上述特长,一 直以来,聚苯硫醚纤维被应用于各种过滤器、电绝缘材料、抄纸帆布、电 池隔板等各种用途。尤其是在用于废气集尘用滤袋等各种产业用过滤器的 滤布的用途中,PPS纤维被广泛使用。
一般来说,PPS树脂是通过在高温高压的碱性条件下、极性有机溶剂 中使硫醚化剂(硫化钠等)与多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对二氯苯等)发生聚 合反应的方法等制得,随后,通过用水或有机溶剂对经脱溶剂后得到的 PPS粉粒进行清洗而除去杂质,根据需要再通过进行热处理而制得粉粒状 的PPS制品。
通过上述聚合方法制得的PPS为粉粒状,难以处理,因此可采用下述 方法进行处理:通过造粒工序对得到的PPS粉粒进行颗粒化、并对颗粒状 态的PPS进行捆包输送。接着,将颗粒状的PPS送料到熔融纺丝机等熔融 成型机器中进行纺丝来制备PPS纤维,并使其成型来制得PPS成型品。
由颗粒状的PPS制备PPS纤维时,当PPS颗粒中包含规定标准以上的 水时,将导致熔融纺丝机中产生的气泡增多,进而引起在纺丝工序中断线 增加及纤维的机械性能降低。因此,在送料至熔融纺丝机之前,需对颗粒 进行干燥,将其含水率降至200ppm以下。
对干燥PPS颗粒进行熔融纺丝、并使其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丝,对 其进行拉伸,并根据需要进行热处理或卷曲加工等,制得PPS纤维制品。
由于PPS纤维的熔点高于其它通用热塑性树脂,因此必须要将熔融纺 丝温度设定在较高温度。此外,由于PPS树脂中包含的挥发气体成分量较 多,因此容易造成熔融纺丝时纺丝机中产生的挥发气体的量增多。特别是 当送料到熔融纺丝机中的PPS颗粒中的水分较多时,产生的挥发气体量也 增多。在纺丝机中产生的挥发气体与从纺丝喷嘴排出的PPS一起被释放出 来,这是导致喷嘴污染的原因之一,并成为断线和纤维异常的原因。
另外,当将PPS纤维用于滤袋过滤布等在高温下使用的用途时,由于 纤维中混杂有挥发气体成分,长时间在高温下使用时,易加速PPS纤维自 身强度的经时降低,即,滤袋本身的寿命有缩短的趋势。考虑到上述问题, 强烈要求从纤维中除去残存的挥发气体成分。
针对上述问题,作为PPS的制备方法,已提出了下述各种技术。
作为旨在降低PPS树脂中的挥发气体成分量的技术,已知下述方法: 在氧化物质存在下,通过加热进行热氧化处理使其发生氧化交联,从而来 大幅度降低挥发气体成分量。例如,在日本特开昭62-197422号公报(专 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方法:利用高温加热或氧化剂处理对其进行固化, 使得聚合物粘度和非牛顿指数n在规定范围内,并将固化的PPS树脂熔融 挤出,由此来制备挤出成型物的方法。另外,在日本特开昭62-197422号 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方法:通过使熔融指数值在2000g/10 分以下的PPS发生氧化交联,使其熔融指数值在500g/10分以下,并使其 在氧化交联前后的熔融指数值之比为1/2~1/30,再利用公知的方法使其 颗粒化并进一步用于成型。
可是,在上述氧化交联方法中,由于热氧化处理的程度较深,如果利 用熔融纺丝机使热氧化处理后的PPS颗粒熔融来进行纺丝,则在熔融纺丝 机内将产生凝胶化物,堵塞纺丝喷嘴处的排出孔,容易产生纺丝袋压力急 剧升高的问题,很难进行稳定的纺丝。因此,通过进行上述高度热氧化处 理来降低挥发气体成分的方法对于熔融纺丝用PPS树脂并不适用。
因此,在日本特开2006-336140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下述 方法:对具有可进行纺丝的粘度的PPS粉粒进行轻度热氧化处理之后,使 其熔融并颗粒化,对获得的颗粒进行真空干燥之后再将其送料到熔融纺丝 机中进行熔融纺丝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使PPS纤维中的挥发成分降低。而 且记载了通过该方法可以使纤维中的残存挥发气体成分含量降至0.2重 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40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纫机和用于这种缝纫机的绕线装置
- 下一篇:搬运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