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气门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03899.1 | 申请日: | 2009-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9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山西辉英;土屋粒二;大城健史;小林宏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L13/08 | 分类号: | F01L13/08;F01P5/1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气门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具备减压装置的气门构造。
背景技术
具有如下配置的例子,在使进气门及排气门进行开闭动作的凸轮轴上 安装有减压装置,并且,使冷却水在内燃机的所需部循环的水泵的泵驱动 轴与凸轮轴同轴并一同旋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7840号公报
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气门构造在凸轮轴的端部固定有凸轮链轮,曲 轴的旋转经由凸轮链向凸轮链链轮传递,从而凸轮轴旋转。
而且,在将凸轮轴向轴方向凸轮链轮延长的位置,依次排列有减压装 置的减压配重和水泵。
这样,因为在凸轮轴的轴方向,在相对于凸轮链轮的同侧,依次排列 并配置减压配重和水泵,所以,摆动的减压配重和水泵相邻,因此,为了 避免彼此的干涉,需要轴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因此,收容凸轮轴的气缸盖 的轴方向的宽度变大,使气缸盖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 构造,其能够在具备减压装置的凸轮轴上紧凑地配设水泵,实现气缸盖的 小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构造,其 具备:将曲轴的旋转经由凸轮链传递而被旋转驱动的凸轮轴;通过设置于 该凸轮轴的气门凸轮进行开闭动作的发动机气门;启动时的压缩行程时, 使所述发动机气门打开的减压装置,其中,使在所述气门凸轮的凸轮面出 没自如的减压凸轮动作的减压配重通过离心力可摆动地轴支承于所述凸 轮轴的一端部或一端部附近,在轴方向与所述减压配重相反侧的所述凸轮轴 的端部配设水泵。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内燃机的气门构造,其特 征在于,所述减压配重沿所述气门凸轮中沿排气凸轮的侧面可摆动地通过 支承轴单臂轴支承,所述减压配重被夹持并定位在与所述凸轮轴的支承轴 承抵接的垫圈和所述排气凸轮之间。
本发明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提供内燃机的气门构 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配重配置于所述凸轮轴的轴方向上的气缸套的 幅宽内。
本发明第四方面在第一~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提供内燃机的气门构 造,其中,所述减压配重夹持气缸轴线在凸轮链轮的相反侧且在所述凸轮 轴的插通方向的前端配置。
本发明第五方面在第一~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提供内燃机的气门构 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的经由轴承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泵驱动轴的作成 圆筒状的泵体被嵌入并支承于气缸盖的侧壁。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构造,在轴方向与减压配重相反侧 的凸轮轴的端部配设水泵,因此,摆动的减压配重和水泵在轴方向位于彼 此相反侧,不用考虑彼此的干涉而隔开间隔,因此,能够将水泵紧凑地配 设于凸轮轴而实现气缸盖的小型化。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构造,减压配重通过支承轴沿排气 凸轮的侧面被可摆动地单臂轴支承,因此,不需要两臂轴支承时的一轴支 承部件,能够将轴方向宽度紧凑化,并且,减压配重被夹持并定位在与凸 轮轴的支承轴承抵接的垫圈和排气凸轮之间,因此,能够防止减压配重的 晃动而良好地维持减压装置的动作性。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构造,减压配重配置于凸轮轴的轴 方向上的气缸套的幅宽内,因此,能够实现气缸盖的小型化。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构造,减压配重夹持气缸轴线在凸 轮链轮的相反侧且在所述凸轮轴的插通方向的前端配置,因此,能够提高 凸轮轴的组装性。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构造,水泵的泵体能够作成用于经 由轴承将泵驱动轴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的圆筒状而实现小型化,且该圆筒状 的泵体被嵌入并支承于气缸盖的侧壁,因此,能够将水泵紧凑地安装于气 缸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小轮型摩托车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动力单元的整体侧视图;
图3是同动力单元的整体俯视图;
图4是内燃机的剖面图(图3的IV-IV线剖面图);
图5是动力单元的剖面图(图2的V-V线剖面图);
图6是同动力单元的剖面图(图2的VI-VI线剖面图);
图7是气缸盖内的气门构造及水泵的俯视图;
图8是同剖面图;
图9是减压装置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38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杠杆弹簧的摩擦离合器
- 下一篇:从贫杂赤铁矿中提铁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