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装置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3193.5 | 申请日: | 200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触控装置及其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屏幕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自动柜员机、销售点终端机、工业控制系统等。由于这种界面使用方便、经久耐用,而且花费不高,因此市场还在持续成长中。
触控屏幕可依其检测触控点的物理原理,分为三种:电阻式屏幕、电容式屏幕以及波动式屏幕。电阻式屏幕,用手指或其它触头轻按就会产生电压。电容式屏幕,手指会吸取微小的电流(常用于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至于第三种波动式屏幕,则是用声波或红外线覆盖整个表面,而手指或触头会阻断这些驻波图样。
电容式触控产品具防尘、防火、防刮、强固耐用及具有高分辨率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目前的触控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必须通过手指敲打触控板,进行光标点击的动作,不仅不符合人体工学,而且容易伤害手指。
有鉴于此,如何更符合人体工学地进行触控操作,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其可供使用者触控操作。
依照本发明一方面,一种触控装置包含电容感应器与第一按键信号产生模块。在本发明中,电容感应器可感应面板于列方向的第一电容量,并感应面板于行方向的第二电容量。第一按键信号产生模块可在第二电容量对于第一电容量的比值高于预定比值时,发送第一按键信号至终端设备。
如此,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按键信号执行第一按键按键动作。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可为电脑或类似装置,其可根据第一按键信号,来执行鼠标点击左键的动作。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方法,其可供使用者触控操作。
依照本发明另一方面,一种触控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应了解到,在本发明中所提及的步骤,除特别叙明其顺序者外,均可依实际需要调整其前后顺序,甚至可同时或部分同时执行):
(1)感应面板于列方向的第一电容量,并感应面板于行方向的第二电容量;以及
(2)当第二电容量对于第一电容量的比值高于预定比值时,发送第一按键信号至终端设备。
如此,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按键信号执行第一按键按键动作。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可为电脑或类似装置,其可根据第一按键信号,来执行鼠标点击左键的动作。
附图说明
以下将配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做详细的描述,以便对本发明进行更进一步的解释,其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方块图。
图2为图1的电容感应器的分析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及以下所述各种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元件与步骤并未描述于实施例中,以避免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制。
本发明的技术态样是一种触控装置,其可应用在触控板,或是广泛地运用在相关的技术环节。以下将搭配图1-图2来说明触控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100的方块图。如图所示,触控装置100包含电容感应器110与第一按键信号产生模块112。在本实施例中,电容感应器110可感应面板200于列方向的第一电容量,并感应面板200于行方向的第二电容量,其中列方向与行方向可垂直设置。第一按键信号产生模块112可在第二电容量对于第一电容量的比值高于预定比值时,发送第一按键信号至终端设备290。
如此,终端设备290可根据第一按键信号执行第一按键按键动作。举例来说,终端设备290可为电脑或类似装置,其可根据第一按键信号,来执行鼠标点击左键的动作。
若使用者并非仅以指尖触碰面板200,而是将手指平放于面板200时,手指接触到面板200的触碰区域大约为长条形。而且,若手指的长度方向约平行面板200行方向,则长条形触碰区于行方向所占的长度可大于列方向所占的宽度。由于手指接触面板200的长宽大小与电容感应器110在行列方向所感应的电容量成比例关系。因此,若使用者将手指平放于面板200时,电容感应器110在面板200行方向所感应的第二电容量可大于面板200列方向所感应的第一电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31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