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器保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2826.0 | 申请日: | 200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7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松泽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B60R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保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持装置的改良,使装有饮料的容器保持在立起状态防止该饮 料洒漏。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等利用的保持饮料容器立起状态的保持装置中,在装有该容器的 保持部经常装备有可转动地向下弹起而突起的挡板(支撑体)。(参照专利文献 1)
该挡板,根据装入容器的粗细改变转动量的同时,通过弹发向容器侧部推 动,通过该挡板,可以各自稳定地保持粗细不同的容器。拔出容器时挡板通过 弹发回归到预期的突起位置,但容器为可以装入保持部的最大限度的粗细、容 器倾斜拔出、容器侧部有缩颈时,挡板被容器挂住、无法拔出或者难以拔出。
[专利文献1]实开平6-509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于这种容器保持装置,与容器的性质和状 态或拔出的方法无关,可以从容器的保持部顺利地拔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的容器保持装置具有以下(1)~(6)的构造。
(1)具有与容器保持部内收纳的容器侧部抵接的挡板体;
(2)第一轴及比该第一轴位于更靠近挡板体的基部侧处的第二轴;
(3)具有收纳第一轴的沟槽上端和沟槽下端的第一沟槽及具有收纳第二 轴的沟槽上端和沟槽下端的第二沟槽;
(4)将上述轴和沟槽中的任意一个设置在挡板体上,将另一个设置在容 器保持部侧,
(5)具有在使第一轴位于第一沟槽的沟槽上端,且使第二轴位于第二沟 槽的沟槽上端的基准位置处将挡板体定位的加力构件;
(6)上述沟槽形成为:克服该加力构件的加力,允许挡板体以第二轴为 转动中心向下转动并允许挡板体以第一轴为转动中心向上转动。
通过该构造,基准位置中,挡板体在容器保持部内可以稳定地维持突起状 态。容器保持部内装入容器,根据容器的粗细而克服加力构件的加力的同时挡 板体以第二轴为中心在第一沟槽范围内向下转动,可以使容器装入的同时,通 过加力构件的加力向容器的侧部推动,松动较小地保持容器。保持的容器拔出 时通过加力构件的加力挡板体回归到基准位置。即使容器为可以装入保持部的 最大限度的粗细、其拔出方向倾斜、容器侧部有缩颈等,使容器的侧部被挡板 体挂住的情况下,挡板体从基准位置以第一轴为中心在第二沟槽范围内向上转 动而解开该挂住,然后通过加力构件的加力挡板体回归到基准位置。
上述第一沟槽以第二沟槽侧为弯曲内侧形成弧形,第二沟槽以第一沟槽侧 为弯曲内侧形成弧形,使挡板体的上述向下的转动及向上的转动都可以顺利进 行。
上述加力构件为将弹簧固定在容器保持部侧,且弹簧另一端与挡板体侧的 扭转螺旋弹簧接触的同时,
该扭转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在挡板体处于基准位置时,至少在夹住通过 第一轴的垂直虚线的内外两处与该挡板体接触。
这时进一步,扭转螺旋弹簧的弹簧的另一端结构具有,沿挡板体突起方 向的主体部,和接续该主体部沿着挡板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分叉部。
这种情况下,在挡板体处于基准位置时,夹住通过第一轴的垂直虚线的内 外两处中向挡板体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可以稳定地维持在该基准位置的状态。而 且设有上述分叉部时,与挡板体的突起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使弹簧 另一端有两处以上与挡板体接触,可以更加稳定的维持挡板体处于基准位置的 状态。
通过本发明中的容器保持装置,挡板体通过两个轴和两处的沟槽可以在容 器保持部向下转动和向上转动,通过加力构件可以位于基准位置,所以与容器 的性质和状态或拔出方向无关,当容器从容器保持部拔出时挡板体不会挂在容 器侧部,使顺利拔出,也不会破损挡板体的组装部位等。另外,具备这样功能 的同时,可以简单且以最少的部件数来构成容器保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容器保持装置的适用例的透视图。
图2是同一适用例的重要部分透视图。
图3是图2中A-A线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线剖视图。
图5是从图3的状态保持容器Y时的剖视图。
图6是从图5的状态拔出容器Y时的剖视图。(容器Y省略记载)
图7是挡板体2和扭转螺旋弹簧7`的透视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2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