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烯丙基醇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02765.8 | 申请日: | 2009-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5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杜正银;李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33/03 | 分类号: | C07C33/03;C07C29/38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艳华 |
| 地址: | 730070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基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化学领域中的高烯丙基醇,尤其涉及一种高烯丙基 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烯丙基醇,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医药、农药和天然产 物的合成上具有重要的用途。合成高烯丙基醇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金属促进 下醛酮化合物与烯丙基卤化物的烯丙基化反应。2002年Wang等报道了镓促进 下醛酮与烯丙基溴在水相中的烯丙基化反应,此法虽收率较高,但反应时间 较长,而且反应须在加热下才能进行(四面体快报(Tetrahedron Letters),2002 43,5097)。2004年Chan等报道了金属铁促进下芳香醛与烯丙基溴和烯丙基氯 在水相中的烯丙基化反应,此法收率好,但是反应时间长达144小时,且反应 中需加入氟化钠做辅助试剂(Tetrahedron Letters,2004,45,4189)。
金属铟无毒、质软,室温下不会被空气氧化,在水中也很稳定,能够抵 御碱性条件的腐蚀。铟的第一电离势仅为5.8V,比金属锌、锡和镁都低,所 以较这些金属活泼。自20世纪40年代Jones首次将金属铟用于有机合成以 来,金属铟在有机合成、药物合成等领域中的应用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1991 年Li和Chan报道了水相中金属铟促进下醛酮与烯丙基溴的烯丙基化反应, 以较高的产率得到了高烯丙基醇。此法虽然对环境友好,但是反应时间较长, 而且溶剂用量过多——每毫摩尔底物需要20毫升水作溶剂,反应过程中产生 大量的废水,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Tetrahedron Letters,1991,32,7017)。2001 年Araki等报道了钯催化下金属铟促进3-溴-1-碘丙烯先与羰基化合物反应, 然后再与碘代烃发生偶联,得到高烯丙基醇。此法虽然收率较好,但该反应 不仅需要贵金属钯作为催化剂,而且还需要氯化锂作为辅助试剂,N-甲基-2- 吡咯烷酮作为溶剂,整个反应体系比较复杂,所用试剂也很昂贵(化学通讯 (Chemical Communications),2001,387)。2003年Auge等报道了铟催化的 醛酮化合物的烯丙基化反应,在催化量的铟作用下,以三甲基氯硅烷为促进 剂,金属锰与醛酮和烯丙基溴发生烯丙基化反应得到高烯丙基醇。此法虽然 收率较好,这一方法使用双金属催化,而且金属锰和三甲基氯硅烷都大量过 量,均为醛酮摩尔量的五倍(有机金属化学杂志(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2003,679,79)。可以看出,这些方法虽然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 高,但仍存在许多问题。(1)原料、溶剂用量大;(2)需要加催化剂;(3) 反应时间长;(4)试剂费用高;(5)反应体系复杂。因此开发一种高效、 快速、资源节约的合成高烯丙基醇的方法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高效、快速的高烯丙 基醇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烯丙基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1)依次将金属铟、醛酮化合物、烯丙基卤化物、活化剂放入反应溶剂中, 在10~50℃温度下进行完全反应后得反应液;其中金属铟与醛酮的摩尔比为 1∶0.8~1∶1.5,金属铟与烯丙基卤的摩尔比为1∶1.0~1∶2.5,金属铟与活化 剂的摩尔比为1∶1.5~1∶3.0;金属铟与反应溶剂的摩尔比为1∶10~1∶20;
(2)将反应液进行萃取后得萃取液;
(3)将萃取液经干燥、浓缩、柱层析分离后即得高烯丙基醇。
所述步骤(1)中的醛酮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其中R1为芳基或含 1~4个碳原子的烷基,R2为氢原子、芳基或含1~4个碳原子的烷基。
所述步骤(1)中的烯丙基卤化物为烯丙基氯、烯丙基溴和烯丙基碘中的任 意一种。
所述步骤(1)中的活化剂为二卤代烷或硅烷;所述二卤代烷的结构式为 X(CH2)mY,X、Y分别为氯、溴或碘原子,m为1~4的整数;所述硅烷的结 构式为RnSiZ4-n,R为含1~4个碳原子的烷基,Z为氯、溴或碘原子,n为 1~3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27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扫路车扫盘避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烫金纸印花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