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流适配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1878.6 | 申请日: | 200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7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裕;周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2 | 分类号: | H02M7/02;G05B19/04;H01R13/703;H01H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蒲迈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适配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适配器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节省 电能的交流适配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的电子装置多会使用到交流适配器(AC adapter)来提供所需的 电源,或使用交流适配器来对电子装置进行充电。将交流适配器插到住家 或办公室的墙上的插座后,交流适配器会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以 供电子产品使用。
就一般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而言,例如是移动电话或是个人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由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多半在电池供电的状 态下使用,因此使用到交流适配器的时间并不多。由于墙上的插座常常位 于使用者不易插拔的地方,因此当使用者对便携式电子装置充电完毕之后, 往往仅将便携式电子装置与交流适配器分离,而不会将交流适配器从墙上 的插座拔下。
然而,继续插置于墙上插座的交流适配器即使未对便携式电子装置进 行充电,却仍然会消耗电能,而造成能源的浪费。将目前常用的移动电话 的交流适配器进行实际量测后可以发现,满载时流经交流适配器的电流为 1.5毫安培,拔除移动电话后,仍然有0.93毫安培的电流产生,此电流大小 约为满载时的60%。于今日环保意识与节省能源概念愈来愈受到重视的时 代,如何发展出可以减少插置于墙上插座的交流适配器的能量消耗,乃业 界所致力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交流适配器及其控制方法,可以降低插置于墙上 插座上的交流适配器于未使用的状态下的能量损耗,而达到节省能源,符 合环保要求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交流适配器,包括一交流端插头模块与一直流 端连接器模块。交流端插头模块包括一第一降压元件、一继电器与一交流 直流转换器。第一降压元件是与一交流电压源电性耦接。继电器是与交流 电压源电性耦接。交流直流转换器是与继电器电性耦接。直流端连接器模 块是与交流端插头模块耦接。直流端连接器模块具有一机械式开关元件, 机械式开关元件是与继电器电性耦接并与第一降压元件电性耦接。当直流 端连接器模块与一装置插座连接时,机械式开关元件导通,使继电器致能, 交流电压源的电能通过致能的继电器传送至交流直流转换器,以使交流直 流转换器对应地产生一直流电压。当直流端连接器模块不与装置插座连接 时,机械式开关元件不导通,使继电器失能,交流电压源的电能不传送至 交流直流转换器。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交流适配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 提供交流适配器。交流适配器具有交流端插头模块及直流端连接器模块。 交流端插头模块具有第一降压元件、继电器、及交流直流转换器。第一降 压元件是与交流电压源电性耦接,继电器是与交流电压源电性耦接,交流 直流转换器是与继电器电性耦接。直流端连接器模块是与交流端插头模块 耦接。直流端连接器模块具有一机械式开关元件,机械式开关元件是与继 电器电性耦接并与第一降压元件电性耦接。当直流端连接器模块与装置插 座连接时,导通机械式开关元件,以致能继电器。此时,交流电压源的电 能通过致能的继电器传送至交流直流转换器,以使交流直流转换器对应地 产生一直流电压。而当直流端连接器模块不与装置插座连接时,不导通机 械式开关元件,以失能继电器。此时,交流电压源的电能不传送至交流直 流转换器。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 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交流适配器的外观结构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交流适配器的电路方块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机械式开关元件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机械式开关元件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0:交流适配器
102:交流端插头模块
104、104A、104B:直流端连接器模块
202:第一降压元件
204:继电器
206:交流直流转换器
208、208A、208B:机械式开关元件
210:第一整流元件
212:第二降压元件
214:第二整流元件
216:交流电压源的第一端
218:交流电压源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1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