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主动调整驱动电压的显示器、电压补偿电路及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1602.8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7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贤;郑国兴;谢曜任;陈耿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H03K19/0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调整 驱动 电压 显示器 补偿 电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器、电压补偿电路及驱动方法,尤指一种可主动调整驱动电压的显示器、电压补偿电路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1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低辐射、体积小及低耗能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display),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面电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产品上。传统液晶显示器的方式是利用外部驱动晶片来驱动面板上的像素以显示图像,但为了减少元件数目并降低制造成本,近年来逐渐发展成将驱动电路结构直接制作于显示面板上,例如将栅极驱动电路(gate driver)整合于液晶面板(Gate on Array,GOA)的技术。
请参考图1,图1为已知技术中一液晶显示器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100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一源极驱动电路120,以及一栅极驱动电路130。液晶显示器100的液晶显示面板110上设有多个呈阵列状排列的像素PX、多个条数据线D1~Dm,以及多个条栅极线G1~Gn。源极驱动电路120用来驱动数据线D1~Dm,而栅极驱动电路130可提供输出电压V1~Vn以分别驱动栅极线G1~Gn。
请参考图2。图2为描述液晶显示器操作特性的示意图。在图2中,纵轴代表栅极驱动电路可正常操作面板的最小输出电压(伏特),横轴代表使用时间(小时),液晶显示器的操作温度为摄氏85度,曲线A代表正栅极电压Vgh=11V且负栅极电压Vg1=-11V时的特性曲线,曲线B代表正栅极电压Vgh=20V且负栅极电压Vg1=-11V时的特性曲线。由于正常操作栅极驱动电路的最小输出电压会随操作时间增加而逐渐变大,参见图2的曲线A,在正栅极电压Vgh=11V的操作条件下,液晶显示器在使用超过约250小时后,能够正常操作栅极驱动电路的最小输出电压会超出此条件的理想栅极电压(Vgh=11V),容易造成操作异常;如图2的曲线B所示,在正栅极电压Vgh=20V的操作条件下,液晶显示器即使在使用约800小时后,最小输出电压仍然维持在理想的电压范围内。因此,提高正栅极电压Vgh能够有效地拉长面板的使用时间。
请参考图3,图3的图表说明了液晶显示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功率消耗。在图3中,T_stress代表施加偏压的时间长短,unstress代表尚未施加偏压。Vgh和Vg1分别代表正栅极电压与负栅极电压(V),Ih和I1分别代表施加正栅极电压Vgh和施加负栅极电压Vg时的电流(mA),Ph和P1分别代表施加正栅极电压Vgh和施加负栅极电压Vg时的功率消耗(mW),而P_sum代表总功率消耗(mW)。在T_stress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总功率消耗P_sum,亦即比较条件一和条件二或比较条件三和条件四,可得知总功率消耗P_sum和正栅极电压Vgh成正比。因此,提高正栅极电压Vgh虽然能拉长使用时间,却同时增加面板的功率消耗。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16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