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鼓支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01352.8 | 申请日: | 2009-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8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茂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10G5/00 | 分类号: | G10G5/00;G10D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 青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鼓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一次公开No.H07-210154披露了一种鼓支承结构,其支承诸如低音鼓、响弦鼓和手鼓这样的鼓,所述鼓具有诸如乐器支架这样的鼓支架。
在这样的鼓支承结构中,设置有至少三个具有附连孔的环箍侧安装凸缘,相应于这些环箍侧安装凸缘,支承构件附连至持鼓器基部,该基部设置在持鼓部(鼓支架)的夹具处。该支承构件包括托架、臂、支承构件侧安装凸缘、安装螺栓和振动吸收部件。托架被持鼓器基部支承。臂被布置为环绕鼓环箍的部分外周边。支承构件侧安装凸缘分别与环箍侧安装凸缘相对应,并附连至臂部。安装螺栓将环箍侧安装凸缘紧固至支承构件侧安装凸缘。振动吸收部件置于安装螺栓和环箍侧安装凸缘之间。
在上述传统的鼓支承结构中,当从鼓外壳传递的振动能量到达支承构件时,构成该支承构件的托架、臂和支承构件侧安装凸缘也振动。由于所有这些组成部件都由金属制成,它们在高音域中共振。为此,产生了不能加强鼓的发散声音的低乐音的问题。
并且,由于前述金属组成部件都具有良好的振动传递效率,振动能量经由支承构件最终传递到夹具和持鼓器。因此,鼓的振动能量最终损失。为此,存在不能获得鼓声音所需音量和延音(sustain:乐音的长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提出本发明以便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鼓支承结构,其能够增加鼓所发出声音的低乐音感觉,同时允许容易地调整延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鼓支承结构,包括:鼓支承构件,附连至鼓支架的鼓保持部分;和连结构件,对鼓外壳进行支承并将所述鼓外壳连结至所述鼓支承构件,所述鼓支承构件包括木制基部,所述连结构件附连至该基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鼓支承结构中,所述连结构件包括振动吸收构件和两个安装螺栓,并且该连结构件还用作延音调节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鼓支承结构中,根据所述鼓外壳的重量,将所需数量的延音调节部分附连至所述基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鼓支承结构中,所需数量的延音调节部分选择性地附连至基部,以调节延音。
在本发明中,鼓支承构件包括木制基部。该基部以低频率范围共振,由此增加鼓的所发出的声音的低范围感觉。因此,可以获得听起来响亮且大的乐音。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连结构件还用作延音调节部分。由于该连结构件的振动吸收构件将鼓外壳与鼓支撑构件隔离开,所以鼓的振动能量难以损失。所以,可以调整延音且可以获得更长的延音。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延音调节部分的数量可以根据鼓外壳的重量改变,所以可以调节延音。即,由于具有大重量的外壳固有地延伸得很长,所以通过增加延音调节部分的数量来改变振动能量的损失,可以减短延音。相反,在轻质外壳的情况下,由于延音固有地很短,所以通过减少延音调节部分的数量来减少振动能量的损失,可以延长延音。由此可以不管外壳的重量一致地调节延音。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所需数量的延音调节部分被选择性地附连,所以可以不管外壳的重量自由地根据演奏者的喜好或根据所演奏的乐曲来调节延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鼓支承结构的外周视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鼓支承构件的前视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鼓支承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鼓支承构件的俯视图。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鼓支承构件附连至小外壳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鼓支承构件附连至中型外壳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7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鼓支承构件附连至大外壳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8是显示在用木头和金属制造基部的情况下的频率范围的图表。
图9是显示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四个连结构件的情况下的延音的图表。
图10是显示使用五个连结构件的情况下的延音的图表。
图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13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放电灯中的电极单元
- 下一篇:扣弦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