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置有显现改进的抗疲劳性的胎面带的用于车轮的轮胎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32490.3 | 申请日: | 2008-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4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C·米诺利;M·马丁;E·雷斯米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11/04 | 分类号: | B60C11/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涛 |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设置 显现 改进 疲劳 胎面带 用于 车轮 轮胎 | ||
1.用于车轮的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胎面带,所述胎面带包括具有第一弹性模量(ET)的第一弹性体材料,并且包括形成在所述胎面带中的多个周向花纹沟,每个所述周向花纹沟都由两个被底部分开的横向壁部限定,至少一个所述花纹沟包括至少在所述花纹沟的底部中叠加至所述胎面带的内衬结构,所述内衬结构包括:叠加至所述胎面上并且具有第二弹性模量(E2)的至少一个径向内层、和接合至所述内层并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弹性模量(E2)的第三弹性模量(E3)的至少一个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内衬结构的所述内层的所述第二弹性模量(E2)与所述胎面带的所述第一弹性模量(ET)之间的比率(E2/ET)大于0.1且小于1,并且所述外层的所述第三弹性模量(E3)与所述内衬结构的所述内层的所述模量之间的比率(E3/E2)大于0.1且小于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轮胎包括:
-胎体结构,所述胎体结构具有与相应的右侧和左侧胎圈结构关联的相反的横向边缘;
-一对胎侧,所述一对胎侧被横向地施加至相对于所述胎体结构的相反侧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体材料包括:
(a)至少一个二烯弹性体聚合物;
(b)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填充物。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内衬结构包括第二弹性体材料,所述第二弹性体材料包括:
(a)至少一个二烯弹性体聚合物;
(c)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填充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弹性体材料的所述至少一个二烯弹性体聚合物(a)是从以下选取的:具有通常低于2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带有不饱和链的二烯弹性体聚合物或共聚物、或者一个或更多个共轭双烯弹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体材料和/或所述内衬结构的所述径向内层的至少所述第二弹性体材料包括顺式-1,4-聚异戊二烯(NR)和聚丁二烯(BR)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内衬结构的所述径向内层的所述第二弹性体材料中的顺式-1,4-聚异戊二烯(NR)和聚丁二烯(BR)的量值之间的比率大于在所述胎面带的所述第一弹性体材料中的顺式-1,4-聚异戊二烯(NR)和聚丁二烯(BR)的量值之间的比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内衬结构的所述径向外层的所述至少一个二烯弹性体聚合物(a)是顺式-1,4-聚异戊二烯(NR)。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填充物(b)以小于大约120phr的量添加到所述第一可交联弹性体合成物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增强填充物(b)以从大约20phr到大约90phr的量添加到所述第一可交联弹性体合成物中。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填充物(c)以从0到大约90phr的量添加到所述第二可交联弹性体合成物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增强填充物(c)以从大约10phr到大约60phr的量添加到所述第二可交联弹性体合成物中。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增强填充物从以下选取:炭黑、二氧化硅、氧化铝、铝硅酸盐、碳酸钙、高岭土、或它们的混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二增强填充物包括炭黑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内衬结构的所述第二弹性体合成物包括二氧化硅和炭黑的混合物,二氧化硅与炭黑的量之间的比率从所述径向内层开始向所述径向外层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未经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324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注入装置
- 下一篇:LED恒流驱动电路及输出电压可调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