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的绕线方法、电动机以及具有该电动机的安全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29408.1 | 申请日: | 200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7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隆章;森理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田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K23/26 | 分类号: | H02K23/26;H02K3/52;H02K13/0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方法 以及 具有 安全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机的绕线方法、电动机以及具有该电动机的安全带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由小型的磁铁构成的具有4个磁极以上的电动机中,由于布局的问题,大多不能够将电刷的数量配置为与磁铁相同。此时,需要通过过渡线部来连接换向器的对极换向器片。
以往公开有如下的内容,即,转子由电枢芯和线圈构成,该电枢芯嵌合固定轴且具有多个凸极部,该线圈是在各个凸极部上连续卷绕绕线而成的,在这样的转子中,使连续卷绕的绕线的向线圈的过渡线部在轴上卷绕一次以上,并使过渡线部不出现断线(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06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通过1根连续的线卷绕线圈线23时,如图12所示,在连接线部23a的上方卷绕过渡线部23b,通过过渡线部23b的张力,捆紧连接线部23a,从而有可能损伤线圈线23。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给线圈线增加负担,能够降低线圈线的断线或损伤,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的电动机的绕线方法、电动机以及具有该电动机的安全带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电动机的绕线方法,该电动机具有:框架,在其内周具有磁铁;轴,其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框架上;转子芯,其固定在所述轴上;1根线圈线,其卷绕安装在所述转子芯上;以及换向器,其固定在所述轴上并且与所述线圈线连接,所述转子芯具有卷绕安装有所述线圈线并且在圆周方向上配置有n个的齿部,所述换向器具有n个换向器片,所述线圈线具有:连接线部,其将所述齿部与所述换向器片连接;以及过渡线部,其将以所述换向器的所述轴为中心的对极位置上的所述换向器片彼此连接,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换向器片中的第i(i=1~n)个换向器片与第i+n/2个换向器片连接的所述过渡线部,比第i个所述换向器片和与第i+1个所述换向器片连接的所述齿部之间的各个所述连接线部先进行卷绕。
另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一种电动机,具有:框架,在其内周具有磁铁;轴,其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框架上;转子芯,其固定在所述轴上;1根线圈线,其卷绕安装在所述转子芯上;换向器,其固定在所述轴上并且与所述线圈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芯具有卷绕安装有所述线圈线并且在圆周方向上配置有多个的齿部,所述换向器具有与所述多个齿部的个数相同的换向器片,所述线圈线具有:连接线部,其将所述齿部与所述换向器片连接;以及过渡线部,其将以所述换向器的所述轴为中心的对极位置上的所述换向器片彼此连接,所述过渡线部配置在所述连接线部的内侧。
另外,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一种安全带装置,至少具有:安全带,其在紧急时刻约束乘客;安全带卷收器,其卷绕该安全带;安全带用导向锚,其将从该安全带卷收器抽出的所述安全带向乘客的肩部侧引导;舌片,滑动自如地支撑在从该安全带用导向锚引导来的所述安全带上;以及带扣,所述舌片可卡合脱离地插入卡合于该带扣,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具有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动机的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卷绕所述安全带。
发明效果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电动机,能够不对线圈线增加负担,降低线圈线的断线或损伤,并且提高生产率。而且,能够使具有该电动机的安全带装置稳定地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转子部的剖视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在卷绕安装了线圈线的状态下的转子部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在卷绕安装了线圈线的状态下的转子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线圈线的绕线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线圈线的绕线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线圈线的绕线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线圈线的绕线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线圈线的绕线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线圈线的绕线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安全带装置的图。
图12是从上方观察以往的电动机的在卷绕安装了线圈线的状态下的转子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机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电动机1具有框架部10和转子部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株式会社,未经高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9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