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终端装置及便携终端装置的节电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28359.X | 申请日: | 200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1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长丸崇德;志垣幸贵;下川良信;寿福义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73 | 分类号: | H04M1/73;H04B1/16;H04W5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纶伟;朱丽娟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终端 装置 节电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便携终端装置,其在节电状态或通常状态下与基站进行通信,所述节电状态是指抑制从内置电源提供的电力的消耗的状态,所述通常状态是指不抑制从所述内置电源提供的电力的消耗的状态,该便携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基站检测部,其对接收电波的功率最大的基站即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进行检测;
基站变化检测部,其检测通过所述基站检测部检测到的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以及
节电状态转移控制部,在所述通常状态下,当通过所述基站变化检测部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的变化时,该节电状态转移控制部进行向所述节电状态转移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便携终端装置还具有:
周边基站检测部,其对通过所述基站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的周边基站进行检测;
接收定时取得部,其取得来自所述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的所述接收电波的接收定时;
接收环境估计部,其对所述接收电波的接收环境进行估计;以及
节电状态转移信息存储部,其对通过所述节电状态转移控制部进行向所述节电状态转移的控制时的由所述基站检测部检测到的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由所述周边基站检测部检测到的周边基站、由所述接收定时取得部取得的所述接收电波的接收定时、以及由所述接收环境估计部估计的所述接收电波的接收环境进行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便携终端装置还具有:
接收处理部,其对来自所述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的电波进行接收处理:
发送处理部,其对要发送给所述基站的发送电波进行发送处理;以及
基站变更控制部,其在通过所述基站变化检测部检测到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从第1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变化为第2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时,将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变更为所述第2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
所述节电状态转移控制部在进行向所述节电状态转移的控制时,使向所述基站检测部、所述基站变更控制部以及所述接收环境估计部的供电停止,
所述接收处理部根据存储在所述节电状态转移信息存储部中的所述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所述周边基站以及所述接收电波的接收环境,进行所述接收电波的接收处理,
所述发送处理部根据所述接收电波的接收定时,将所述发送电波发送给所述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便携终端装置还具有:
接收处理部,其对来自所述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的电波进行接收处理;
发送处理部,其对要发送给所述基站的发送电波进行发送处理;
信号转换处理部,其对发送给所述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的数据进行分割,转换为电波信号;以及
基站变更控制部,其在通过所述基站变化检测部检测到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从第1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变化为第2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时,将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变更为所述第2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
在进行向所述节电状态转移的控制时,所述信号转换处理部生成紧急用发送数据信号并存储到所述节电状态转移信息存储部中,
所述节电状态转移控制部在进行向所述节电状态转移的控制时,使向所述接收处理部、所述基站检测部、所述基站变更控制部以及所述信号转换处理部的供电停止,
所述发送处理部根据所述接收电波的接收定时,将存储在所述节电状态转移信息存储部中的所述紧急用发送数据信号发送到所述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节电状态下,当通过所述基站变化检测部在一定时间内检测到最大功率接收电波基站的变化时,所述节电状态转移控制部进行向所述通常状态转移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835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变流器的改进的保护电路及相应方法
- 下一篇:高性能文件传输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