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制冷压缩机的气体排放中衰减脉动的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25964.1 | 申请日: | 200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2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爱德华多·德索萨·阿尔瓦伦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B39/12;F04B53/00;F01N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白皎 |
地址: | 巴西*** | 国省代码: | 巴西;B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冷 压缩机 气体 排放 衰减 脉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要应用在制冷压缩机的气体排放中的衰减脉动系统,该制冷压缩机为例如封闭式往复类型且通常由线性马达驱动。
背景技术
制冷压缩机通常设置有设在气体排放中的脉动衰减器或滤声器。这样的衰减器的目的是衰减从压缩机泵送至通常与所述压缩机联接的制冷系统的气体的脉动,或者在一般情况下衰减从压缩机泵送至压缩机所属的制冷回路的高压侧的气体的脉动,并且减小由压缩机传到外部环境中的噪声。气体的脉动在压缩机的排放所联接的管道和组件中产生激励,而这又会产生噪声。
通常通过以下方式来执行在压缩机的气体排放中的脉动衰减:通过减小排放管道的直径来限制泵送的制冷流体流动,通过负荷损失来获得衰减;或者设置一个或多个与排放管串联设置的扩张容积部,使得声阻抗间歇性反映所述管中存在的脉动声波,由此衰减传输的脉动。在这些构造中,脉动衰减装置结合到汽缸体上和/或排风管上。气流被迫穿过位于汽缸体和/或排放管中的良好限定的管、容积和约束序列,其尺寸、布置和具体特征取决于应用、压缩机的类型和尺寸、质量流、工作流体、温度和运转条件、以及待被衰减的噪声带等。
尽管具有容积“串联”构造的该排放系统方案导致更大的衰减,但是其具有产生较高负荷损失的缺点。该方案还具有的缺点是,要求汽缸体具有大尺寸,以便允许加工容积和排放管。例如,在不具有厚重单元且限定了壳体一部分的汽缸体非常轻的紧凑型压缩机中,未应用这种已知的方案,因为不存在将衰减器一体地结合到汽缸体上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总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衰减尤其是小尺寸制冷压缩机的气体排放中的脉动的系统,其能够衰减排放脉动和噪声,而不存在传统构造的负荷损失。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衰减脉动和噪声的系统,其主要易于构造和安装在没有厚重单元(尤其是线性类型的厚重单元)的压缩机中。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是通过一种用于衰减制冷压缩机的气体排放中的脉动的系统来实现的,所述制冷压缩机包括:汽缸体,限定了汽缸;阀板,闭合所述汽缸的端部并且设置有排放口,所述阀板与所述汽缸一起限定了压缩室;汽缸盖,座靠所述阀板的与朝向所述压缩室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并且限定了排放室;以及排放管,用于使所述排放室与所述压缩机的外部连通。本发明的衰减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中间室,限定在所述排放室的内部,以便从所述排放口接收来自所述压缩室的整个排放流;至少一个连接管,安装在所述排放室的内部,具有通向所述中间室内部的第一端部和通向所述排放室内部的第二端部,所述连接管以一定的延伸长度凸入到所述中间室和所述排放室中至少一个的内部。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借助本发明实施例的例子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尤其是紧凑型线性马达往复压缩机的排放组件的一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壳体由汽缸体和汽缸盖限定;
图2是与图1中一样,具有本发明的用于衰减排放脉动的系统的线性马达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但是示出了设置有多于一个的中间室的用于衰减脉动的系统;
图4是图2所示的压缩机的汽缸盖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其中设置有本发明的用于衰减排放脉动的系统,用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
图5是在排放室中仅仅具有一个排放容积的现有气体排放系统获得的衰减结果(虚线),以及根据本发明的在汽缸盖内部具有两个气体排放容积的脉动衰减系统的构造获得的衰减结果的曲线图;以及
图6是根据一种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在汽缸盖内部在排放室中对于一个和两个排放容积而言的气体排放布置所获得的衰减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针对封闭式往复压缩机说明本发明,该封闭式往复压缩机包括具有汽缸体1的马达-压缩机组件,该汽缸体1限定了汽缸2,活塞3通过马达(未示出)的致动在该汽缸2中轴向地移动。在由线性马达驱动的具体压缩机构造中,活塞3连接到共振弹簧(未示出)上并且通过致动组件(未示出)在汽缸2内部轴向地移动,该致动组件支撑磁性部件(未示出)并且在线性马达的激励下被轴向地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5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