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屏蔽体及磁屏蔽室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25010.0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1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庆太;广里成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E04B1/92;G12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屏蔽体及一种遮蔽一磁场的磁屏蔽室。
背景
传统上,为了要遮蔽磁场曾经提出过一种磁屏蔽室,其藉由遮蔽磁场产生源,以防止磁场产生源所生的磁场泄漏到外面。这种磁屏蔽室实际上被当成一室(以下称为“MRI室”),例如其装设用于医疗设施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装置。大致上,磁屏蔽室是被设成由所有或墙面、天花板及地板的一部分包覆着有一磁性材料。利用一磁通量经由磁性材料分流绕过到达该墙面、天花板及地板,以防止磁场的泄漏。
因为这种磁屏蔽室以墙面、天花板及地板包覆磁场产生源,故其本质上内部空间就是封闭的,而给予进入磁屏蔽室的使用者感到压迫。为了要改善这个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利用开放型磁屏蔽体的磁屏蔽室(例如参见专利文件一)。这种开放型磁屏蔽体被设计成具有由一框架支撑的多个筒型本体。依据此一设计,通过筒型本体的内部空间,磁屏蔽室的内外为开放可看透穿的。因此,当使用者进入室内时,可降低其压迫感。
然而在专利文件一中,因为磁屏蔽体的筒型本体是以直线型彼此接触,所以会有个问题在于,压力集中产生在接触的部分。在磁性本体上的压力集中会变成是磁性本体磁性衰减的因素。为了要解决此一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一种磁屏蔽体,其具有多个筒型本体被排列成无接触的形态,在任两个筒型本体之间有一共用间隔(专利文件二,提交本申请案时尚未公开)。依据此一设计,可减低传到筒型本体的压力负载,且磁屏蔽体的组装与拆卸更为方便。
专利文件一: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6-13781
专利文件二:日本专利申请No.2006-350064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件二所述的磁屏蔽体可能会随着筒型本体的摆设位置而降低磁场的屏蔽效果。图38显示传统的磁共振成像室100的平面图。一磁屏蔽体102被设在磁共振成像室100的墙面101上,且磁屏蔽体102主要是由具有共用间隔的数个筒型本体单元103所组成。附图中的箭号方向为由磁共振成像装置104所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主要方向。
各筒型本体单元103在一轴向的磁阻以及多个筒型本体单元103在相邻方向(垂直于各筒型本体轴向的方向)的磁阻是可比较的。因为筒型本体单元103是连续地由一磁性材料在一轴向所形成,所以在该轴向上的磁阻很小。因为一空气层位于筒型本体单元103之间,所以在相邻方向的磁阻较大。因此,筒型本体单元103在纵轴方向(以下称轴向)所感应的磁通量较大,而非在相邻方向感应的,是在A1区磁场的磁通量垂直于墙面101的墙表面方向。因此,一磁通量从筒型本体单元103的外端流到磁共振成像室100的外面,磁场的屏蔽效果就降低。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利用筒型本体,提供更改良磁场的屏蔽效果的开放型磁屏蔽体及磁屏蔽室。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要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一筒型本体单元,包括具有导磁性与共同相同的纵切面的形状的多个筒型本体,并设有一共用间隔使得各筒型本体的一中心轴彼此重叠,且该些筒型本体的侧表面形成一共同的平面;以及一支撑单元支撑多个筒型本体单元,使得该些筒型本体单元的筒型本体的侧表面以一共用间隔彼此面对面。
依据本发明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中,在构成该筒型本体单元的该些筒型本体之间的共用间隔及构成相邻的另一筒型本体单元的该些筒型本体之间的共用间隔是设在彼此相邻处。
依据本发明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本发明中,该筒型本体单元具有三或更多的筒型本体,且在该些筒型本体之间设有一共用间隔。
依据本发明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其具有在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磁屏蔽体,该磁屏蔽体被设在至少一墙面的至少一部分,该墙面将一磁场产生源与外界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未经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5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