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气囊充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24847.3 | 申请日: | 200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8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马茨·布·伊瓦尔·约翰松;比约恩·斯韦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64 | 分类号: | B60R21/2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华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气囊 充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充气装置,例如设于机动车内的安全气囊,以在事故发生时提供对机动车内乘员的保护。
背景技术
已经提供有包含两个瓶或压力容器的安全气囊充气装置,所述瓶或压力容器包含受压的气体,每个瓶或压力容器具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通常由密封装置密封,所述密封装置在紧急状况下会被移开或破裂(例如通过烟火起爆器的点燃)以允许气体从瓶选出而进入安全气囊。现有的此类充气装置中,一个气体瓶可含有以可氧化气体形式存在的燃料,另一个瓶可含有氧化气体。当这些气体从气体瓶中逸出后就会混合并且由点燃装置点燃,同时这些气体会流通至安全气囊,或当这些气体在安全气囊中时会完成安全气囊的膨胀。GB2417066公开了一种此类充气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上述类型充气装置进行改进的安全气囊充气装置,其提供了比现有安全气囊充气装置所能提供的更严密地控制的此类气体混合物的燃烧以及安全气囊的膨胀,所述气体混合物供应至相连接的安全气囊。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安全气囊的充气装置包括含有压缩可氧化气体的瓶以及含有压缩氧化气体的瓶,所述瓶与结构相连接,所述结构提供了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机动车安全气囊相通的输出口的腔室,所述瓶具有各自的第一排放开口,所述第一排放开口由各自的密封装置密封,所述密封装置将所述瓶的内部与所述腔室相隔离,充气装置包括第一操作装置,所述第一操作装置能被启动以促使或允许由密封装置提供的密封被打开,以允许气体从所述瓶流通至所述腔室,并因此通过所述输出口进入该安全气囊,特征在于所述瓶中至少一个具有另外的排放开口,所述另外的排放开口由其自己的密封装置所密封,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另外的操作装置,所述另外的操作装置是以与所述第一操作装置不同的定时操作的、或是在所述第一操作装置可操作的状况的子集中操作的,用以促使或允许由密封装置为所述另外的排放开口提供的密封被打开,以允许气体从所述另外的排放开口选出而进入所述腔室并因此进入所述安全气囊。
所述结构可包括从所述腔室伸出的管道,用于与机动车安全气囊相连,或所述充气装置可设计为管状充气装置,具有围绕其中心结构的圆周的输出孔。
第一操作装置与另外的操作装置可分别包括各自的活塞,当烟火起爆器被点燃时,所述活塞通过由相应的烟火起爆器所产生的气体的压力可沿相应的互补汽缸移动。
替代地,所述第一操作装置可包括活塞,当烟火起爆器被点燃时,所述活塞在由烟火起爆器所产生的气体的压力下可沿互补汽缸移动,而所述另外的操作装置可以一些另外的方式操作,例如,可包括结合于安全气囊的带或绷带,从而在安全气囊的展开期间的预定阶段拉动所述第二操作装置的启封元件,或可包括可由减速或加速重力(G-forces)操控的机械装置。因此,例如,另外的操作装置可用于在机动车受碰撞(所述系统受到另一个机动车的撞击或障碍物尤其强硬时)后更迅速地为安全气囊充气。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气体瓶具有由各自的另外的密封装置密封的各自的另外的排放开口,其中所述另外的操作装置可操作地用以促使或允许由所述密封装置为所述两个气体瓶的所述另外的排放开口提供的密封被打开。在这些优选实施例中,两个气体瓶各自的另外的排放开口可以是彼此不同的尺寸。
优选地,每个气体瓶具有其第一排放开口,所述第一排放开口由相应的可破裂箔片密封,所述第一操作装置能够被启动以促使或允许所述第一排放开口的相应的密封被打开,所述第一操作装置包括相应的接合可破裂箔片的支撑元件,以将可破裂箔片保持在未破裂状态,每个所述支撑元件由活塞携载的部件固定就位,所述活塞通过由第一烟火起爆器产生的气体的压力可沿互补汽缸移动,并且所述部件直接接合所述支撑元件,这种设置使得该活塞在相关起爆器的点燃的作用下沿汽缸运动,由此移动由相应的活塞携载的所述部件越过相应的支撑元件,允许支撑元件移动至箔片将破裂以允许气体从气体瓶中选出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4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