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其的聚合性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24341.2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0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安藤知行;小林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K5/36 | 分类号: | C08K5/36;C08G18/38;C08G59/68;C08G75/06;C08L101/00;G02B1/04;C07F7/22;C07F7/30;C07F9/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 组合 添加剂 含有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其的聚合性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透明性有机高分子材料被用作代替无机玻璃的透明性材料,被用于例如光学部件等中。光学部件中要求具有例如透明性、热特性、机械特性等通常所要求的特性,并且要求高折射率。
作为关于这种树脂的现有技术,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该文献中记载了含有金属的硫杂环丁烷化合物。另外,记载了折射率超过1.7的高折射率的光学用树脂。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聚合性组合物,所述聚合性组合物含有具有Sn作为2个杂环的共用环原子的化合物和多硫醇。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09549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43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英国专利7128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32758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69648号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269649号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7-271744号
【非专利文献1】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1965),7098-7102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提高由聚合性组合物得到的透明构件的折射率方面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所述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含有下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a)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饱和烃基。M表示Sn、Sb、Bi或Ge。m表示0或1。m为0时R与M不直接键合。n表示1~3的整数。X表示1价连接基团,多个存在的X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金属原子M键合2个以上连接基团X时,连接基团X之间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环。)
[2]如[1]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中M表示Sn、Sb或Bi。R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n、X与上述通式(a)相同。)
[3]如[2]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2)或(3)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2)或(3)中R及X与通式(1)相同。通式(2)中通过2个连接基团X可以形成环。通式(3)中M’表示Sb或Bi。)
[4]如[2]或[3]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R为碳原子数2或3的亚烷基。
[5]如[4]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4)或(5)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4)中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通式(5)中A表示环结构。)
[6]如[5]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5)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5a)或(5b)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5a)及(5b)中R与通式(1)相同。通式(5b)中R4及R5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可以分别相同或不同。)
[7]如[6]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5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8]如[4]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上述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为以下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6)中M’表示Sb或Bi,R1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
[9]如[8]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M’为Sb。
[10]如[9]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
[11]如[1]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a)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9)中R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X与通式(a)相同。)
[12]如[11]所述的聚合性组合物用添加剂,其中,所述通式(9)表示的化合物为下述通式(10)或(11)表示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43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径木重组结构材及其制造技术
- 下一篇:青花骨质宝石玲珑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