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伸膜的制造方法、膜的制造方法及膜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23074.7 | 申请日: | 200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9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牧春彦;上岛健二;增田史朗;生驹伸次;中上孝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钟化 |
| 主分类号: | B29C55/20 | 分类号: | B29C55/20;B29C55/08;B29L7/00;B29L9/00;B29L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平元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的连续制造方法,该方法仅沿相对于搬运方向为横向的方向进行单向拉伸。本发明特别涉及适于用来制造光学特性均匀性优异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膜拉伸机,该膜拉伸机在一边用夹子把持膜的两侧一边进行搬运的同时加大两侧夹子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沿宽度方向对膜的拉伸。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膜拉伸机中,用来把持膜的传统夹子具有挡板(flapper),该挡板可相对于膜的载置面发生摇动、从而实现其前端与膜的载置面之间的接触,并通过设定挡板与载置面之间的接触角度,使在沿着挡板在载置面上的按压方向上作用膜的张力。
这里,通常挡板的把持部分形成平面,以使膜能够被把持为平面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04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30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1111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5-1111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5-28893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5-288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近年来,伴随液晶显示装置的大画面化,对于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改善及对比度改善的相位差补偿膜的品质要求正急剧提高。特别是,要求在膜的大面积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光轴角度精密度及相位差偏差。
并且,为了使液晶显示装置在市场上广泛普及,必须要谋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部件的革新性低成本化,即,必须通过结构/材料/制法/供给等方面的革新及标准化来实现生产性的提高。
为了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及对比度加以适当改善,对于相位差补偿膜而言,要求其具有经过高度控制的膜面内及膜厚度方向的双折射。作为高度控制并赋予上述膜以双折射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纵向拉伸法、横向拉伸法、由纵横方向的顺序拉伸构成的顺序双向拉伸法等。
这里,在沿搬运方向对膜进行拉伸的纵向拉伸法中,由于膜能够沿横向自由收缩,因此易于获得仅沿纵向经单向拉伸的膜。
可是,由于在设计液晶面板时必须要将拉伸方向不同的相位差膜组合,因此也必须要制造出沿横向经单向拉伸的膜。
在沿相对于搬运方向为横向的方向上对膜进行拉伸时,正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已知有通过在用夹子保持膜两侧的状态下进行搬运的同时加大两侧夹子之间的距离来实现沿宽度方向对膜的拉伸的膜拉伸机。另外,有时也使用拉幅针代替夹子加以固定。
用来把持膜的传统夹子具有挡板,该挡板可相对于膜的载置面发生摇动、从而实现其前端与膜的载置面之间的接触,并通过设定挡板与把持部分的接触角度,在沿着挡板在把持部分上的按压方向上作用膜的张力。通常挡板的把持部分以平面形成,以使膜能够被把持为平面形状。
膜在应力作用下会因分子排列发生变化而被赋予偏光特性等,基于此,拉伸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此进行控制来获得所需的光学特性。然而,如果单纯沿相对于搬运方向为横向的方向对膜进行拉伸,会导致膜沿其搬运方向发生收缩,因此,对于由夹子等固定两端的膜而言,还要在其搬运方向上施加拉伸应力。而在所述搬运方向上施加应力时,由于在沿横向对膜进行拉伸的同时,还对纵向施加了拉伸,其结果,无法实现仅沿横向的单向拉伸,赋予膜的是不理想的特性。
此外,沿横向拉伸时,会发生所谓的弯曲(bowing)现象,引发分子取向在横向上的不均匀化。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很难获得能够对液晶取向进行精密补偿的相位差补偿膜,而在使用这样的相位差补偿膜制作液晶面板时,存在液晶画面的色相不均明显、视认性差的问题。
在例如专利文献2、3、4、5中公开了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专利文献2、3、4、5中公开的技术是如下所述的方法:在横向拉伸步骤中得到纵向也经过了拉伸的膜后,利用膜的热收缩对纵向上的拉伸加以缓和。可是,在该方法中,必须进行横向拉伸步骤和缓和步骤这两个步骤,存在效率不良的问题。
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将膜的两端部赋形为波形,并在保持该状态的同时进行横向拉伸的技术。利用该方法,可仅对横向实现单向拉伸,并且能够对横向上的弯曲现象加以缓和。但是,专利文献6中并未记载赋形为波形的方法及拉伸方法,特别是,对于在膜的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用来实施连续拉伸处理的方法以及用来将膜连续赋形为波形的方法,完全没有公开,因此缺乏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钟化,未经株式会社钟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30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