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丁醇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22492.4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8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N·赫拉姆佐夫;A·阿梅里克;S·亨克;B·E·泰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伯燃料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16 | 分类号: | C12P7/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权陆军;郭文洁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醇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重组微生物,包含:
(1)编码多肽的至少一种异源丁醇生物合成途径基因,所述多肽催化选自以下构成的组的底物到产物的转化:
(a)乙酰-CoA到乙酰乙酰-CoA
(b)乙酰乙酰-CoA到(S)-3-羟基丁酰-CoA
(c)(S)-3-羟基丁酰-CoA到巴豆酰-CoA
(d)巴豆酰-CoA到丁酰-CoA
(e)丁酰-CoA到丁醛
(f)丁醛到丁醇;和
(2)编码纤维素酶的至少一种异源基因;
其中所述重组微生物将纤维素转化成丁醇。
2.权利要求1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选自由以下构成的组的属的成员:梭菌属、发酵单胞菌属、埃希杆菌属、沙门氏菌属、红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乳杆菌属、肠球菌属、产碱杆菌属、克氏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节杆菌属、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毕赤氏酵母属、假丝酵母属、汉逊酵母属和酵母属。
3.权利要求1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选自由大肠杆菌、真养产碱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浸麻类芽孢杆菌、红串红球菌、恶臭假单胞菌、植物乳杆菌、屎肠球菌、鹑鸡肠球菌、粪肠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卡尔斯伯酵母和酿酒酵母构成的组的物种的成员。
4.权利要求2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酵母属物种。
5.权利要求4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酿酒酵母。
6.权利要求1的微生物,其中所述纤维素酶选自由葡聚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和β-葡糖苷酶构成的组。
7.权利要求6的微生物,其中所述纤维素酶选自由葡聚糖内切酶II、纤维二糖水解酶II和β-葡糖苷酶I构成的组。
8.权利要求7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包含编码葡聚糖内切酶II、纤维二糖水解酶II和β-葡糖苷酶I的异源基因。
9.权利要求8的微生物,其中所述葡聚糖内切酶II和纤维二糖水解酶II基因来自里氏木霉,所述β-葡糖苷酶I基因来自棘孢曲霉。
10.权利要求1的微生物,其中所述丁醇生物合成途径基因选自由乙酰-CoA C-转乙酰酶(硫解酶)、3-羟基丁酰-CoA脱氢酶、3-羟基丁酰-CoA脱水酶(巴豆酸酶)、丁酰-CoA脱氢酶、丁醛脱氢酶和丁醇脱氢酶构成的组。
11.权利要求10的微生物,其中所述丁醇生物合成途径基因来自产溶剂细菌。
12.权利要求11的微生物,其中所述产溶剂细菌是丙酮丁醇梭菌。
13.权利要求10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包含编码乙酰-CoA C-转乙酰酶(硫解酶)、3-羟基丁酰-CoA脱氢酶、3-羟基丁酰-CoA脱水酶(巴豆酸酶)、丁酰-CoA脱氢酶、丁醛脱氢酶和丁醇脱氢酶的异源丁醇生物合成途径基因。
14.权利要求13的微生物,其中所述丁醇生物合成途径基因来自产溶剂细菌。
15.权利要求14的微生物,其中所述产溶剂细菌是丙酮丁醇梭菌。
16.权利要求1的微生物,其中竞争产物途径已被破坏。
17.权利要求16的微生物,其中所述竞争产物途径是乙醇途径。
18.权利要求17的微生物,其中所述乙醇途径通过灭活一种或更多种醇脱氢酶来破坏。
19.一种用于从纤维素生产丁醇的方法,包括:
(a)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18的任一项的重组微生物;和
(b)在一定条件下使所述微生物与纤维素接触从而生产丁醇。
20.权利要求19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分离生产的丁醇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伯燃料公司,未经阿伯燃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249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为移动台提供远端用户识别卡的系统及相关方法
- 下一篇:广播接收终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