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冷却装置的冷凝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122283.X | 申请日: | 200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3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D·切希利克;N·利恩戈德;周小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5D23/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文达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冷却 装置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冷却装置(尤其是用于冰箱或冷冻机)的冷凝器,其包括传导冷却剂的冷凝管和传导冷却介质以冷却冷凝管的第二管。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相应冷凝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装置在低温度范围从某一空间(通常是冷却装置的内部)吸取热量,以将其散发到具有更高温度范围的空间(通常是冷却装置周围的空间)。通过利用蒸发过程的特殊能量强度的循环过程来进行这种热传导。在该回路中,冷凝器的任务是在高压下冷却热气态冷却剂,由此使其凝结。最终的凝结操作产生进一步的热量。因较热的冷却剂与更冷的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导致在冷凝器中发生热消散。
目前可利用的冷却装置的冷凝器特点在于,它们通过周围空气在管回路中传导热的冷却剂,并使得借助向周围环境的对流穿过管壁从冷却剂中传导的热量消散。对外部空气的自然对流通常仅等于5W/m2K,因此需要大的表面传导带走所产生的热量。
因此,通常通过借助于散热片或导线而增大相关的热散发表面,来帮助完成热消散,所述散热片或导线固定在管上使得它们通过热传导使来自管材的热量消散并通过它们自己的表面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这种热量排放的低效率意味着需要较大的表面并由此占用大量的空间。采用强制对流的方案,换句话说例如利用风扇提高经过冷凝器的空气速度,提高了冷却效率但仍然不能产生最佳方案。
还必须考虑到冷却装置的能量消耗是第一重要的,这不仅出于经济的原因而且还出于环保的考虑。为了降低冷却回路中的能量需要,有必要达到可行的最低冷凝温度。这一点可以通过改进冷凝器的冷却来实现。
例如从EP 0 583 152 A1中已知一种用于冷却搁架的水冷式冷凝器。然而该方案需要其自身的冷却水回路。US 2003/0159458 A1描述了一种冷凝器,其具有由空气和水所冷却的部分,在该部分中水被喷洒在冷凝器上并蒸发进一步以达到空气流动的效果。然而,在该过程中剩余的蒸发水会留在冷凝器上。
还从DE 15 01 036 A1中已知,根据管路原理的管来布置冷凝器盘管,其对在水管内得到冷却的冷却剂进行输送,并以这种方式对其进行冷却。可以从公共供水网中供给冷却水。然而,该方案因其复杂的结构而被证明是不理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器,其中利用该冷凝器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缺点,并且该冷凝器可采用最大能量效率的结构。
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和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装置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由于用于冷却冷凝管的第二管从包含冷却介质的第一储存器中得到供给,因此其与已知的方案相比是开放的冷却水回路。这一方案的主要优点在于,冷凝器或装有该冷凝器的冷却装置不需要使冷却介质冷却的设备。一般地也不需要用于冷却介质的泵,因为冷却介质可以凭借重力从位于上方的储存器流动。
本发明利用的原理是冷却装置目前常规的对流冷却已可确保通过冷凝器实现相对较高效率的热消散,使得利用冷却介质的附加冷却(如本发明所设置的那样)不必连续地被使用。因此,冷却介质可以按照需要地从第一储存器中供给,而无需回到回路中。
包含冷却介质的第一储存器优选是水储存器。第一水储存器可以是水箱,例如雨水收集器。然而第一水储存器尤其优选是水回路,例如饮用水管网。这一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无限量的相对较冷的管输送水,其另外地在足够压力下无需泵而流过第二管。通过采用通常已经具有的饮用水管路,例如无需布置或装配其他水传导设备。现代的冷却装置还经常具有水供给装置以产生冰或冷却水以及具有出水口。频繁出现在冷却装置上的这些连接件可以被用于供给第二管以冷却着冷凝器。
第二管的出流端优选与流出口或第二储存器相连。在此流出口例如指的是建筑的出水口。第二储存器例如可以是水箱,其他消耗情况例如厕所冲洗从其中得到供给。如果第二管从饮用水管网中得到供给,则还可以将冷却水供给回到出流端处的饮用水供给设备内。这一备选方案的优点在于不会消耗任何水。冷却水应该在其被供给回到饮用水管网之前可选择地通过泵达到所需的水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未经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22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