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乙烯丙烯共聚物的本体均相聚合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21051.2 | 申请日: | 2008-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3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加博尔·基斯;罗伯特·P·雷诺兹;约翰·W·舒;史蒂文·P·拉克;詹姆斯·R·拉特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10/00 | 分类号: | C08F210/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珂珂;郭国清 |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乙烯 丙烯 共聚物 本体 均相 聚合 | ||
1.一种制备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连续方法,该方法包括:
(a)提供反应器列,其包括一个反应器或者两个或多个串联配置的反应器;
(b)在所述反应器列的所述反应器中,使1)丙烯单体、2)一种或多种催化剂体系、3)乙烯共聚单体和4)任选的一种或多种溶剂接触,
其中所述反应器列处于65℃至180℃的温度、和不小于所述聚合体系的浊点压力下10MPa并且小于1500MPa的压力下,
其中用于所述反应器列的所述聚合体系处于其稠密流体状态,并且包含所述丙烯单体、所述乙烯共聚单体、任何存在的溶剂和所述聚合物产物,
其中用于所述反应器列的所述一种或多种催化剂体系包含一种或多种催化剂前体、一种或多种活化剂、和任选的一种或多种催化剂载体,
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催化剂体系选自:Ziegler-Natta催化剂;金属茂催化剂;非金属茂、金属中心杂芳基配位体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及其组合,
其中所述聚合体系包含小于40重量%的所述任选的溶剂;以及
(c)在所述反应器列中形成聚合物反应器流出物,其包括均匀流体相聚合物-单体混合物;以及
其中所得共聚物产物包含10重量%至20重量%的无规分布的乙烯。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列处于高于所述聚合体系的临界或假临界温度、和临界或假临界压力下。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列处于65℃至140℃的温度下。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列处于13.8至137.9MPa的压力下。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体系包含小于20重量%的所述任选的溶剂。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体系包含小于1重量%的所述任选的溶剂。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结合的丙烯单体和乙烯共聚单体以40重量%或更高的量存在于加入所述反应器列中的总进料中。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结合的丙烯单体和乙烯共聚单体以75重量%或更高的量存在于加入所述反应器列中的总进料中。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列中结合的丙烯单体和乙烯共聚单体的浓度大于3.0mol/L。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列中结合的丙烯单体和乙烯共聚单体的浓度大于10.0mol/L。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反应器或所述两个或多个串联配置的反应器选自罐式反应器、回路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及其组合。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或多个串联配置的反应器包括管式反应器,其后有连续搅拌的罐式反应器。
13.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或多个串联配置的反应器包括管式反应器,其后有回路反应器。
1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列的各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少于20分钟。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列的各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少于10分钟。
1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得共聚物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至20,000g/10min。
1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得共聚物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至5,000g/10min。
18.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得共聚物产物的连续丙烯链段中的总区域缺陷,与通过溶液聚合法聚合的具有相当熔体流动速率和乙烯重量百分比的共聚物相比,高40%至150%。
19.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提供一个或多个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列并联配置的另外的反应器列,以及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并联配置的另外的反应器列中产生一种或多种反应器流出物,所述反应器流出物包含选自下列物质中的聚合物:具有不同分子量或组成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除了EP无规共聚物之外的乙烯或丙烯基聚合物;或它们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未经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10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