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涂布聚丙烯物体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80120425.9 申请日: 2008-10-08
公开(公告)号: CN101896286A 公开(公告)日: 2010-11-24
发明(设计)人: 安杰拉·塔哈;克里斯托弗·韦卡特;霍安格·法姆;特里·格拉斯;马修·拉里夫;贾森·布罗迪尔;库尔特·科皮 申请(专利权)人: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主分类号: B05D7/24 分类号: B05D7/24;B29C49/00;C08J7/00
代理公司: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吴培善
地址: 美国密***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等离子体 聚丙烯 物体 方法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非临时申请,要求2007年10月15日提交的名称为“PROCESSFOR PLASMA COATING A POLYPROPYLENE OBJECT(等离子体涂布聚丙烯物体的方法)”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0/980,005的优先权,其中将其内容并入本申请作为参考,相当于在下文中包含其全部内容。本申请还要求2007年10月22日提交的名称为“PROCESS FOR PLASMA COATING APOLYPROPYLENE OBJECT(等离子体涂布聚丙烯物体的方法)”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0/981,609的优先权,其中将其内容并入本申请作为参考,相当于在下文中包含其全部内容。

发明背景和概述

聚丙烯瓶子的氧渗透性通常劣于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的类似瓶子。一种改善聚丙烯瓶子防渗性的方法是在聚丙烯表面上提供薄涂层。有利地通过等离子体涂布技术来施加该涂层。尽管有该技术,等离子体涂布聚丙烯瓶的氧防渗性能仍然劣于PET瓶。因此仍然需要改善基于聚丙烯的瓶子的防渗性能。

本发明至少部分解决了上述问题。已经发现涂布瓶子的防渗性能受内壁表面构形的不利影响。在内壁构形变化低于施加涂层的厚度时,已经观察到显著的防渗性能改善。通常,优选表面构形是光滑的,特征为均方根表面粗糙度变化低于100纳米,更加优选变化低于50纳米。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的聚丙烯瓶特征为具有这样的内表面构形,使得最高点到最低点的变化低于100纳米。

已经确定几种获得该光滑表面构形的技术。这些方法包括调节预成形生产期间的注塑条件,使用优化的树脂设计,以及使用高度抛光的预成型体模具成孔销(pre-form mold core pin)。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种生产具有平滑内表面构形的聚丙烯瓶的方法,包括使用一种或多种上述列举技术的步骤。

一旦制备本发明聚丙烯瓶,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等离子体涂布技术施加防渗涂层。一个特别优选的涂布系统公开于WO2006/12156,本申请并入全部内容作为参考。该涂布瓶子特征为氧防渗性能。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具有某些氧防渗性能特征的等离子体涂布聚丙烯瓶。

发明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改善等离子体涂布物体的氧防渗性能的方法,其中所述等离子体涂布物体包含聚烯烃树脂。本方法包括确保物体要涂布表面的均方根表面粗糙度变化为100纳米或更小,更优选50纳米或更小的步骤。

均方根表面粗糙度(“RMS”)是表面上全部点与这些数据的平均值的几何平均偏差,它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表达:

RMS=[∑(Zi-Zavg)2/N]1/2

其中Zi是数据点i的像点高度;Zavg是全部数据点的像点高度的平均值,和N是数据点总数。

为了进行粗糙度测量,可以使用原子力显微术(AFM)成像。一个合适的AFM成像设备是Digital Instruments Nano Scope IV,MultiMode J AFM,设置为相位检测的轻敲模式(Tapping Mode)。可以使用纳米探测器尖端(tips)。合适的操作参数包括例如尖端L为235微米,尖端比为5-10纳米,弹簧常数为37-55N/m,F0为159-164kHz,轻敲比(tapping ratio)为0.83,调谐电压(tuning voltage)设置为1.5v。可以使用软件例如Adobe Photoshop v 7.0进行成像后加工。可以使用用于Digital Instruments Nano Scope IV(软件版本5.30r3sr3)的Digitial Instruments/Veeco软件进行计算。

涂布的物体包含聚烯烃材料。通常以这样的方法成形聚烯烃物体,该方法包括将聚烯烃树脂引入模具的步骤,该模具包含相应于要涂布物体表面的表面。某些情况下可以两步方法形成所述物体,例如在注坯拉伸吹塑(“ISBM”)情况下,首先在成孔销(core pin)周围注入聚烯烃树脂,形成预成型体模具,然后在第二步骤中,将空气或其它惰性气体压入预成型体模具,使得预成型体模具膨胀从而填充该物体模具。其它情况例如注塑的情况下,通过直接将熔融树脂注入所述物体模具中来形成成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04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